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法導論《淨土篇》  李圓淨居士著

佛法導論《淨土篇》  李圓淨居士著

理事第四

[日期:2010-12-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圓淨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理事第四

念佛兼能通宗通教的人,他們善根宿植,事理雙融,既不執理廢事也不事外見理。此等人於事一心理一心諸說,已經了然無疑,可決其上品上生,金台接引,更不須別人勸讚。但世上也不少一味喜談理性的人,倘將事相向他解說,如未能默會妙旨,便難生起正信。故於宣說本宗旨趣之前,尚須對此一為饒舌。

古人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是說西方淨土不出唯心,阿彌陀佛不出自性,那事理性相,盡在此中圓彰。卻是從來有些宗家未曾真得之人,多有誤會。每自矜云,唯心淨土,豈復更有淨土,自性彌陀,不必更見彌陀,他們只執唯心自性,以為淨土彌陀都非實有。這種人本不知宗,何況淨土。又有一種人,未嘗不信有淨土,但滿望著參禪悟性,便道西方不足生,彌陀不足見。他們全不理會即心即境,那來心外的境。即境即心,亦無境外的心。既然境全是心,何須定要執心斥境,撥境言心。念佛念心,原屬兩不相礙。如只執念心,不許念佛,那心佛豈非成二麼?須知這一念心性,以空間言,是橫遍十方的。以時間言,是豎窮三際的。如約橫遍十方說,正當這一念念於西方阿彌陀佛時,西方依正即在我心中,而我此心亦在西方依正之內,如約豎窮三際說,當念佛時,即見佛時,亦即成佛時。當求生時,即往生時,亦即度生時。更無前後。

這心性實在是生佛平等共有的,不偏屬佛,也不偏屬眾生。如以心屬彌陀,則眾生是彌陀心中的眾生。如以心屬眾生,則彌陀是眾生心中的彌陀。所以當極樂彌陀相好顯時,即自心顯。當自心顯時,即彼佛顯。我心彼佛心,彼佛我心佛,是一體無二的。那麼,以彌陀心中的眾生,念眾生心中的彌陀,豈有眾生心中的彌陀,不應彌陀心中的眾生之理。換句話說,將我具佛之心,來念我心具之佛,豈有我心具之佛,不應我具佛之心的道理。此理悟之實難,而信之最易。但肯直下承當,終必全身受用。可見得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兩句話,並非說西方無土無佛,不須求生。也不是說在生滅緣影之中,便是唯心自性。要知求彼佛即求自心,求自心須求彼佛。可惜他們只知道吾心可以為淨土,卻不知猝未能為淨土。他們只知道吾性可以為彌陀,又不知猝未能為彌陀。只由不解圓義,偏執一邊,便同徐六擔板了。

試問那西方淨土,是無貪無戀,無瞋無癡的,你心能無貪無戀,無瞋無癡麼?那西方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的。你思衣無衣時,就寒惱其心了,思食無食時,就饑惱其心了。更侈談什麼唯心淨土呢。那阿彌陀佛,是福重山海,力挈天地,變地獄為蓮華,易於反掌,觀無盡世界,如在目前的。你的福力尚不能自為,何況變作蓮華。隔壁的事還不能知,何況無盡世界。更侈談什麼自性彌陀呢?有以捨東取西為生滅的,卻不知執東廢西是斷滅。那究竟無取無捨,是成佛以後的事。如未成佛,其間的斷惑證真,都是取捨邊事。你看三祇煉行,百劫修因,上求下化,有那一椿不是取捨的事呢。既許斷惑證真之取捨,為什麼不許捨東取西離垢取淨的取捨呢?若言參禪,則取捨皆非。若論念佛,則取捨皆是。因為一屬專究自心,一屬兼仗佛力。那些不明法門之所以然的人,有妄以參禪之法來破念佛的,便是誤用其意。他不知道禪的門無取捨,原是醍醐,而念佛的亦不取捨,便成毒藥了。

如古德說:「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上句說事,下句說理。能兩句作一句看,事理圓融,固然最妙。但今人多是事理俱未明瞭,便寧可按事說,不宜按理說。與其執去則實不去之理,便不如執生則決定生之事為得。為什麼呢?因其事有偕理之功,理無獨立之能。執理廢事。使不免落空之誚。執事昧理,猶不虛入品之功。愚夫愚婦雖不識理,卻偏能暗合道妙,就是這個緣故。須知這一句彌陀,固然非大徹大悟,不能全提,而最愚最鈍,亦無少欠。本自超情離計,故不消作意離絕。只要一心受持,何貴依稀解悟。為慎重計,修淨土最好不入禪機,怨怕意見稍乖,兩門俱破。參禪人不可不兼修淨土,因為提防退墮,可不寒心。果能專修淨土的,自不須更涉餘宗。只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念得這一句阿彌陀佛熟,那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裏許。那千七百向上機關,也在裏許。那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也在裏許。

所以真能念佛的,不起貪瞋癡,即是大持戒。真能念佛的,不計是非人我,即是大忍辱。真能念佛的,不稍間斷夾雜,即是大精進。真能念佛的,不妄想馳逐,即是大禪定。真能念佛的,不為他歧所惑,即是大智慧。蓮池大師說:「一句阿彌陀佛,賅羅八教,圓攝五宗。」世人多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的,豈非大錯。

【書籍目錄】
第1頁:印光法師 序 第2頁:范古農居士 序
第3頁:宗史第一 第4頁:讚揚第二
第5頁:抉擇第三 第6頁:理事第四
第7頁:依正第五 第8頁:起信第六
第9頁:發願第七 第10頁:行持第八
第11頁:勸進第九 第12頁:發心第十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