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法導論《淨土篇》  李圓淨居士著

佛法導論《淨土篇》  李圓淨居士著

宗史第一

[日期:2010-12-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圓淨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宗史第一

中土各宗裏面,取得最多數的信仰,獲得最普遍的流傳,勢力最為宏深的,便是這一門淨土宗。此宗專教人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清淨佛土,故名淨土宗。諸大乘經所共讚揚,唯淨土三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專明其致,般舟,悲華,寶積等經,說來更切,就是此宗的起源。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勸生淨土。龍樹菩薩,著十二禮,和易行品等,著往生論等,皆淨土弘傳的源流。

自佛法傳入中國以後,雖有淨土教的流布,但大弘此宗,實地修持的,當以東晉慧遠大師為第一人。自遠公在廬山創立蓮社,一時集會者,大都是法門的龍象,和儒林的泰斗。一倡百和,無不率從。後來曇鸞,智者,道綽,善導,清涼,永明,諸大德,無不將此自行化他。以後禪宗諸大宗匠,也有明垂言教,極讚此法的。如長蘆,天衣,圓照,大通,中峰,天如,楚石,空谷,各大祖師,雖弘禪宗,遍讚淨土。到明朝蓮池大師,自參笑岩大悟之後,便置彼取此,以為淨業若成,禪宗自得。以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師,亦都如此。(概觀禪淨兩宗,如單提向上,則一法不立,佛尚無著落處,何況念佛求生淨土,這是真諦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謂實際地不受一塵,是顯性體的,如果確論修持,則一法不廢,不作務便不受食,何況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俗諦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謂佛事門中不捨一法,是顯性具的,必欲棄俗諦而修真諦,便非真帝,如棄四大五蘊而言心性,身既不存,心將安寄,如即俗諦而修真諦,即實真諦,如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即四大五蘊而顯心性,就是從上禪宗諸祖師,密修淨土的大旨。)

我們知道華嚴是諸經之王,而普賢大士,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本宗應以普賢為初祖。在中土當時慧遠大師,並沒有開宗立派的用意,但期同願,無取傳承。千百年來,本宗雖流布日宏,卻沒有師資授受的系統。直到宋代四明曉法師,才取異代同修淨業,而功德高盛的幾位大師,立為七祖。即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等七人。志磬依著這一說,作了一篇淨土立教志。後來雲棲弟子,又以蓮池大師為八祖。後人更列蕅益,省庵,徹悟,合為蓮宗十一祖。這不過是景仰先德,並不如宗教家的師資相承。因為淨土一法,是普被三根,統攝諸法,一切諸法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的,所以就不特立系統了。

【書籍目錄】
第1頁:印光法師 序 第2頁:范古農居士 序
第3頁:宗史第一 第4頁:讚揚第二
第5頁:抉擇第三 第6頁:理事第四
第7頁:依正第五 第8頁:起信第六
第9頁:發願第七 第10頁:行持第八
第11頁:勸進第九 第12頁:發心第十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