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空花水月 聖嚴法師著

空花水月 聖嚴法師著

五一、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五一、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

  

  ▲李登輝總統在開幕典禮致詞中,強調宗教對安定人心的作用,以及肯定聖嚴法師的努力與成果。

  中華佛學研究所主辦及承辦的國際學術會議,這已是第四次了:一九九○年元月,召開了第一屆;一九九二年七月,召開了第二屆;一九九四年七月由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主辦,委託中華佛學研究所承辦,主題為「中華文化與佛教」的國際學術會議;本(一九九七)年又回到中華國際佛學會議的永久主題「傳統佛教與現代社會」,所以依舊是第三屆。

  本屆的年度主題是「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副題是「傳統淨土思想的人間性及其現代意義」。此有兩個原因:1.法鼓山的理念是在「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2.法鼓山本年度的年度主題工作,叫作「人間淨土年」,所以,各項相關的活動,都圍繞著人間淨土的主題進行。

  這項會議,我們準備籌畫了將近兩年,有關於學者邀請對象的篩選,以及論文性質範圍的設定,都經過長期的研討,博採眾議,廣納各方建言,然後推定總策畫人及副總策畫人的人選,確定東西方的學者人選名單,最後結合了三百多位義工群的工作分配。

  這次會議的最初籌備人員之中,包括有傅偉勳教授及冉雲華教授、鄭振煌教授、藍吉富教授、李志夫教授、惠敏法師。我只是擔任總召集人,提供方向和理念;總策畫人是由法鼓山文教基金會的秘書長戚肩時擔任,他是我們歷屆國際學術會議以來主要的行政人員,已是駕輕就熟,成竹在胸。既由中華佛學研究所主辦的,因此,所長、副所長為副總策畫人,秘書陳秀蘭等行政人員,負起全部的行政作業,大家做得非常忙碌,配合得也非常愉快。

  這次國際佛學會議的目的和以往相同,正如我在開幕詞中所說的:「本所為了讓國際間的傑出學者們,瞭解今天臺灣的佛教學術及其研究的狀況,並且請他們將臺灣的訊息帶回去告訴關心我們的朋友,我們也希望從國際間的學者們,獲得最近的研究成果。」

  因為我主張學術的研究,應當與現實人間的需要相結合。所以跟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年三月間提倡的「心靈改革運動」是相應的,在開幕典禮上,李總統也親自蒞臨,致詞勉勵,有兩度提到對我個人以及法鼓山,表示敬佩和謝意:「聖嚴法師主持法鼓山文教基金會,並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多年來秉持佛教經義和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致力引導信眾建立正確人生觀、促進社會祥和的卓著貢獻,令人敬佩。」同時,他又說:「登輝深信,宗教更是今天推動心靈改革不可或缺的動力。長期以來,聖嚴法師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已經獲得相當成就,尤其最近參加了『心靈改革』的認養活動,登輝要在這裡特別表示敬意和謝意。」

  本屆的國際佛學會議,經過三天的密集發表,分成中、英、日三種語文的三個組別,宣讀了四十六篇論文,參與的國內外學者,分別來自全球十一個國家四百多人,中國大陸的四位學者,全數未能與會,幸好都提供了論文在會中宣讀,雖感遺憾,卻未令大會失望。

  

  ▲來自全球各地的一百六十多位學者齊聚一堂,探討如何將淨土落實在現代社會中。

  這次發表的論文,就其地區及時代的區分而言,有印度、南傳、漢傳、藏傳及現代佛學。若以實用性的角度來看,則有哲學、文學、歷史、信仰、戒律、修行、社會、婦女、環保等的問題。學者群是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紐西蘭、英國、德國、比利時、法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日本、香港、中國大陸、臺灣等地區。人數比例最多的是臺灣,次多的是日本和美國。

  這次學者群的遴選,是經過各方資深學者們的慎重推薦產生,他們不僅都是對於淨土思想各有專長的學者,而且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乃至是大師級的學者。例如日本的平川彰及牧田諦亮兩位博士都在八十歲以上,而且在世界佛教學術界已經被尊為泰山北斗的長老級人物。另外像馬來西亞的佛教之父,今年已經是七十八歲的達摩難陀(K Sri Dhammananda)法師,他出生於斯里蘭卡,是一位具有文學博士學位的佛學大師,他的英文佛學著作已出版有五十種以上。另外一位來自斯里蘭卡的阿里耶拉涅(Ahangamage Tudor Ariyaratne),他是斯里蘭卡「莎弗陀耶覺醒布施運動會」會長,在他們國內於一萬多個村莊推行佛化的運動,從事於各種社會救濟工作,也可說該國已有全人口的一半以上,正在他的領導之下接受慈悲和智慧的佛法。另外像英國的約翰.克魯克博士,他是心理學及生物學的雙料博士,又對漢藏兩個系統的佛學,有深刻的研究,他在大學教職退休之後,專門從事於西藏民族在印度拉達克的研究和中國禪法的修行,他是我英國籍的傳法弟子。另外像美國的馬克瑞(John R. McRea)、詹密羅(Robert M. Gimello)、司蒂文生(Daniel B.Stevenson)、華珊嘉以及日本的三友健容等,都是懂得多種佛教語文的國際知名學者。

  本屆會議的成果非常豐碩,我們希望達成的目標,就是如我在開幕詞中所說的一樣:「本屆的學術會議,是在探討如何將傳統佛教,古為今用,發現它的人間性,展現它的現代意義,以資實踐法鼓山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聖嚴法師與學者共同主持論文發表。

  我們所提倡的人間淨土,是「以發菩提心,而成就眾生、淨佛國土。從人心的淨化、行為的淨化而實現環境的淨化。以戒律規範達成清淨的生活,以禪定安頓繁亂的身心,以智慧指導人生的方向。」

  「那是由於人心的淨化、行為的淨化而完成人間社會的淨化。目的是在指出,為了求生信仰中的佛國淨土或天國淨土,必須先在現實的人間,努力於心靈的淨化、生活的淨化、環境的淨化。」

  本屆會議發表的論文中,所引用的佛教經論,包括《般若經》、《法華經》、《維摩經》、《華嚴經》、《無量壽經》、《阿閦佛國經》,南北傳的阿含藏、律藏、《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清淨道論》等。在佛教史上被討論的人物思想,包括印度的阿育王,中國的永明延壽、慈雲遵式,藏傳的宗喀巴,韓國的元曉,日本的法然、親鸞、日蓮等。

  我對於本屆學術會議的召開,有兩點感想:第一,是在開幕詞中所說,在人間性及其現代意義的原則下,各系各派的佛教之間,每一個學術的領域之間,乃至每一個宗教與宗教之間,任何人都已不可能向他人堅持著說:「唯有我的信仰,我的傳統,才是最好的。」第二,我們雖然強調重視現實世間的人間性、適應性、實用性,但也必須肯定宗教信仰中的他方佛國淨土,以及內心經驗的自性淨土,否則佛教便失去它的超越性,而僅流於世俗性的社會運動,也就是說,在追求人心的安定及世界的和平,同時,也不能忘了往生佛國、解脫生死、圓滿自在的超越境界。

  在三天的學術會議進行期間,從歡迎晚會到歡送晚會,學者們不僅發表論文,也都熱烈參加每一場論文的聽講和討論,他們沒有時間去逛街散心,來到臺灣進入會議日程之後,就浸潤在充滿學術氣氛和思想激盪的環境中;不管是講的、聽的,乃至於看到的,都是向著人間淨土的焦點來集中。絕對不像一般的學術會議中所見到的學者們,多半只關心他們自己發表的論文,而沒有太多的興趣關心其他的學者講了些什麼?甚至有一些大牌的學者,僅僅把他們自己的一篇論文在會上念完之後,就把他們自己安排到會場以外的其他活動去了。所以在我們的學術會議之後,學者們都異口同聲的說:不僅在大會中貢獻了他們自己的智慧,也在會議中讓他們學到了很多。甚至韓國的學者金榮鎬在閉幕典禮的致詞中要說:佛教在臺灣是一門實踐的學問,而有像聖嚴法師這樣的人,推動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使他非常的嚮往,也希望把這樣的運動引進他們的韓國。

  在那幾天,全國各大媒體,不論是電視、電臺、報紙、雜誌,都在報導有關學術會議的議題內容,以及對出席的學者們專題採訪,好像人間淨土的思想已經在臺灣萌芽生長。

  檢討此次學術會議的成功,因素很多,除了受邀請的學者是一大特色,還有中華佛學研究所的行政人員以及法鼓山體系的僧俗四眾,有了這批義工群的奉獻,加上臺灣的社會各界也都在指望著人間淨土的出現,還有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濟群博士的支持,所以把這場學術會議,不僅僅是辦得相當的精彩,也有非常高的水準和品味。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一、分享人間淨土
第3頁:二、達賴喇嘛訪問臺灣 第4頁:三、忙得自在
第5頁:四、第八次香港弘法 第6頁:五、記者訪問.講《華嚴經》
第7頁:六、演講「後現代的佛教」 第8頁:七、法鼓山香港辦事處
第9頁:八、心安境也安 第10頁:九、初訪菲律賓
第11頁:一○、我與天主教的高層往來 第12頁:一一、宗教對談會
第13頁:一二、自性覺悟的回應 第14頁:一三、上帝與佛是一樣的嗎?
第15頁:一四、會後枯等 第16頁:一五、信願寺晚宴上的故事
第17頁:一六、馬尼拉的佛教界 第18頁:一七、自立法師
第19頁:一八、普濟寺 第20頁:一九、鄭振煌與楊聯洛
第21頁:二○、馬尼拉的風土民情 第22頁:二一、到了波蘭.辦簽證
第23頁:二二、華沙的禪堂 第24頁:二三、兩位翻譯人員.單獨用餐
第25頁:二四、小參室.波蘭的飲食 第26頁:二五、錄影做什麼?
第27頁:二六、國際禪七.上座部比丘 第28頁:二七、禪堂建築.臨濟法語
第29頁:二八、最後的一整天 第30頁:二九、禪七圓滿之後
第31頁:三○、農業大學演講會 第32頁:三一、波蘭的佛教
第33頁:三二、波蘭的歷史 第34頁:三三、出入兩個東歐國家
第35頁:三四、札葛雷勃的道場 第36頁:三五、在歐洲之家的演講
第37頁:三六、露天咖啡座上的插曲 第38頁:三七、有所不同的禪修指導
第39頁:三八、割破嘴唇的經驗 第40頁:三九、慚愧、懺悔.克羅埃西亞這個國家
第41頁:四○、南斯拉夫.實用的協調 第42頁:四一、信仰、理解、體驗的故事
第43頁:四二、禪修成果.市區行腳 第44頁:四三、飛到了紐約
第45頁:四四、一波三折的美國新道場 第46頁:四五、莊嚴寺大佛開光
第47頁:四六、與達賴喇嘛同桌交談 第48頁:四七、我與美國佛教會的沈家楨先生
第49頁:四八、青年僧伽大會的主題演講 第50頁:四九、紐約上州的象岡道場
第51頁:五○、傅偉勳教授紀念座談會 第52頁:五一、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
第53頁:五二、出家生活體驗營 第54頁:五三、結夏安居
第55頁:五四、悅眾大會.二十一世紀飲食大觀園遊會 第56頁:五五、東初老人紀念大法會
第57頁:五六、飛往羅馬 第58頁:五七、帕多瓦報到
第59頁:五八、祈禱世界和平大彌撒 第60頁:五九、大會開幕典禮.午宴及晚宴
第61頁:六○、論文發表會場 第62頁:六一、日文組.水城威尼斯
第63頁:六二、盛大的閉幕典禮 第64頁:六三、梵諦岡見教宗
第65頁:六四、普世博愛運動.大使晚宴 第66頁:六五、訪宗教對談會.耶穌會演講
第67頁:六六、羅馬的皈依弟子 第68頁:六七、羅馬訪古
第69頁:六八、與戴大使談心 第70頁:六九、回到臺北見記者
第71頁:七○、應邀飛往東京 第72頁:七一、追念指導教授.茶會懇談
第73頁:七二、在母校公開演講 第74頁:七三、國外行腳的國際宏觀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