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陀法語 達爾卡法師著

佛陀法語 達爾卡法師著

八月

[日期:2010-12-1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達爾卡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八月

八月一日

我是一個真正的婆羅門,樂於助人,純淨廉潔,正在度最後一世,是一個無上的內外科醫師。你們是我真正的子女,由我的口而生,由佛法而生,由佛法而造。是我精神上,而非物質上的繼承人。

八月二日

有六種顧慮周到的行為。那六種?即不論在公開場合或在私底下,都以慈愛的行為對待在聖潔生活中的同修。不論在公開場合或在私底下,都以慈愛的語言對待在聖潔生活中的同修。不論在公開場合或在私底下,都以慈愛的心念對待在聖潔生活中的同修。通過正當方法取得之物,即使僅是報廢之物也應該無私地和聖潔生活中的同修分享。再者,應具備完整、無缺點、無瑕疵、無污垢、能帶來自由,有助於禪定的德行,以便與同修們和睦共處。最後,應培育能拯救及引導一個人做出斷除煩惱的行為的正見,以這正見與同修相處。這些就是顧慮周到的六種行為。

八月三日

佛陀有如一個堅定、能防護畏怕者的人,佛法有如對抗畏怕的防護,僧團有如找到防護之人。

佛陀有如一位安慰者,佛法有如安慰物,僧團有如得到安慰之人。

佛陀有如真正的好友,佛法有如有益的勸導,僧團有如聽了勸導而達成願望的人。

八月四日

一個不能自我抑制、管束、消除欲望的人,不可能去抑制、管束及消除他人的欲望。但是,一個能自我抑制、管束、消除欲望的人,可以促使他人如此做。

八月五日

很久以前,在舍衛國住了一位國王。他下旨說:「我的好僕人,去把舍衛國中所有天生眼瞎的人召聚在一處。」「好的,陛下。」僕人回答並尊旨照辦。辦妥後,國王又說:「我的好僕人,給這群瞎子觀看一頭象。」「好的,陛下。」那人應了並尊旨照辦。他把各個瞎子引到大象的頭、耳、牙、鼻子、腳、臀、尾巴、尾巴末端等等各個不同部位,過後對他們說:「這就是象了。」辦妥後,那人稟告國王說:「陛下,象已被引到眾瞎子身前,您下旨吧!」於是國王走到每個瞎子身邊,一一問道:「嗨,瞎子!你見到大象了吧!」瞎子們應道:「見到了,陛下。」國王又問:「那請告訴我象的樣子。」站在象頭部位的瞎子說:「象有如一個鍋。」,站在象耳部位的瞎子說:「象有如用以揚去米糠的簸箕。」,站在象牙部位的瞎子說象有如犁鏟,站在鼻子部位的說象有如犁柱,在象腳部位的說象有如房柱,在背部的說象有如臼子,在尾部的說象有如一根杵,在尾巴末端的說象有如一支掃帚。接著,他們開始爭吵,一面吵,一面喊:「象不是這個樣子的!」「是這樣子的!」最後,他們竟互相打了起來。國王見了覺得非常有趣。

「同樣的,外道的流浪漢也都瞎了眼,看不清、分不清善惡,分不清何者是佛法,何者不是。他們的愚痴導致他們好爭辯、好吵架及好爭執,都各自堅持自己是對的。」

接著,清楚了解這現象的世尊,說了這首偈:

自稱沙門和婆羅門,

卻不斷執著與爭論;

堅持己見而相爭吵,

只看見事物的一面。

八月六日

木匠或他的學徒能看見工具因為手指的觸摸而日益磨損,可是他未必知道工具今日磨損了多少,昨日磨損了多少,在另一段時間內又會磨損多少。同樣的,全心修習禪定的人無法得知今日斷除了多少煩惱,昨日斷除了多少煩惱,另一段時間又斷除了多少煩惱。他只知道煩惱不斷地被消除掉。

八月七日

修習慈愛、增長慈愛、擴大慈愛、使慈愛成為一切的媒介物與基礎、堅持保有慈心、使慈愛成為習慣、使慈愛鞏固。通過如此修習而達到的心念解脫,會有十一種好處。那十一種?即睡著時與清醒時都很安樂、不做惡夢、為人與非人者所喜愛、受天神保佑、不為火、毒藥、刀劍所傷害、心念容易集中、膚色晶瑩。臨終時頭腦清醒、即使沒有進一步修持,他至少在來世能上升色界天。

八月八日

心念得到解脫的人,不和他人辯論,也不和他人起爭執。他應用世間常用的詞語,卻不執著於它們。

八月九日

「至善的喬達摩,我持著這樣的立場與觀點,如果有人說出他所看、所聽、所感覺的,那他可以放心說道:『這是我所看到的,這是我所聽到的,這是我所感覺到的。他這樣做是不會造成任何傷害的。』」

「婆羅門,我本身並沒有說一個人應把他所見、所聽、所感覺的說出來。我也沒有說不可說出這些來。如果一個人說了會導致不利的境況發生,那他就不應該說。如果說了能引發好的境況發生,那他就應該把所見、所聽、所感覺及所瞭解的說出來。」

八月十日

有一次,盤咖拉(Pancaks)的比丘毘沙卡(Visakha)正在會場說法。當夜幕低垂時,世尊從靜坐中起立,走入會場中,坐在為他設置的座位上,問道:「是誰在說法,說得如此之好?」

「世尊,是毘沙卡比丘。」

過後,世尊對毘沙卡比丘說:「說得好!毘沙卡,說得好!你以文雅、清楚、不粗俗、明顯、可理解與不偏袒的語言為僧眾解說佛法,使他們得到提升、覺悟與激發。」

接著,世尊說了這首偈:

若他不出聲,別人不會知曉他,

那他只是混在眾人中之智者。

若他開口並教導那超越生死,

別人便會知曉他。

故,讓他點燃佛法之光,

讓他高舉智者之旗幟,

智者以啟發性演說為其旗幟,

佛法就是智者之旗幟。

八月十一日

我已傳授了全部的佛法,一個人只要了解佛法中的四行偈言,並把它應用在生活中,那他可以稱得上是博學、是熟記佛法的人。

八月十二日

當世尊住在橋賞彌(Kosambi)城的佝斯達園(Ghosita Park)時,優陀夷尊者正在為圍繞於他身邊的居士說法。剛巧阿難看見了,就去告知世尊。世尊說:「阿難,要為他人說法的確不容易。在為他人說法時,應先確定五件事。那五件?說法時,想著:我將依層次逐漸由簡入繁地講說,我將以那目標為說法的題材,我以慈愛之心說法,我不為求取利益而說法,我的說法不會為自己或他人帶來災害。阿難,要為他人說法的確不容易。所以在為他人說法時,應先確定這五件事。」

八月十三日

遇到有人當面辱罵你,以拳頭擊打你,以土塊丟你,以木棍打你或以利劍襲擊你時,你應把世間的一切欲望與顧慮拋開,並且這樣訓練自己:「我的心將不動搖,我將不說惡語,我將以沒有瞋恨的仁慈心悲憫他人,為他人的利益著想。」你應如此訓練自己。

八月十四日

應該如此訓練自己,想著:「我應時時刻刻學習世尊那高深、淵博、卓越的教誨。」你應如此訓練自己。

八月十五日

流浪者波達利耶(Potaliya)來拜訪世尊,恭敬地向他問安,然後坐在一旁。世尊對他說:「波達利耶,世上有四種人。那四種?一種人在恰當的時刻批評該批評的,說出了事實與正確的,但卻不稱讚該稱讚的。另一種人在恰當的時刻稱讚該稱讚的,說出事實與正確的,但卻不批評該批評的。再有一種人既不批評該批評的,也不稱讚該稱讚的。最後一種人在恰當的時刻批評了該批評的,稱讚該稱讚的,說出事實與正確的。這四種人之中,你以為那一種人最可敬與最難得?」

「至善的喬達摩,我認為既不批評該批評的,也不稱讚該稱讚的人是最可敬與最難得的。因為他對一切毫不在乎,所以可敬。」

「我卻認為在恰當的時刻批評該批評的,稱讚該稱讚的,說出事實與正確的事物之人才是最至上的。為甚麼呢?因為他掌握了恰當時刻,所以可敬。」

八月十六日

有如恆河朝東方奔流,一個培育與修持八正道的人朝向涅槃奔流。

八月十七日

「我告訴你:若讓一個聰明、誠懇、老實、率直的人到我跟前來,我將會教他佛法。如果他能依法修持,在七年之內,憑著所學知識與觀察力,足以證得年輕人出家所想得到的。別說是七年,在七天內他也能辦到。」

「你或許會想:『沙門喬達摩這樣說不外是為了招收弟子』。但是,這想法並不對。你現在的導師可以繼續做你的導師。你或許會想:『他要我們拋開我們的戒律。』但是這想法並不對,你可以繼續守你的戒律。你或許會想:『他要我們放棄現在的生活方式。』但是,這想法並不對,你可以繼續保留現在的生活方式。你或許會想:『他要我們修習那些我們宗教所認為是錯的,或是不去修習那些我們宗教所認為是對的。』但是,這想法並不對。你可以繼續修習你的宗教所認為是對的,避開那些你的宗教所認為是錯的。但是,世上有些未被拋掉的、沾上污點的無益之物、導致輪迴之物、令人恐懼之物、在將來會產生痛苦之物、與生、老、死有關連之物。我正是為了使人拋開這些東西而教導佛法。如果你修行正確,這些污點會被去除,而導向純淨之物將會增長、發展。在此生中,你能憑著自己的知識與觀察力證得圓滿的智慧,並且堅守著它。」

八月十八日

世人所期望發生的,

往往與事實不同,

於是失望產生了。

世事便是如此運作。

八月十九日

世上有三種病人。那三種?

有一種病人即使獲得妥當的飲食、醫藥與照顧,也不能復原。

另有一種病人不論有沒有獲得妥當的飲食、醫藥與照顧,都會復原。

再有一種病人只有在獲得妥當的飲食、醫藥與照顧的情況之下,才能復原。

妥當的飲食、醫藥與照顧是為第三種人而開的藥方,但是其他兩種病人也應受到照顧。

世上有三種人可以和這三種病人相比擬。那三種?

有一種人不論有沒有機會見到如來,學習佛法與修持戒律,都不會修行善業。

另一種人不論有沒有機會見到如來、學習佛法與修持戒律,都會行善業。

再有一種人只有在見到如來、學習佛法與修持戒律的情況下才會行善業。

佛法是為了最後一種人而宣說的,但是佛法也應傳授給另兩種人。

八月二十日

一個人應如何關注自己與他人的利益呢?他應先克制自己的貪、瞋、痴,然後鼓勵他人效仿。

八月廿一日

某五個因素使一個人的禮物達到盡善盡美。那五種?贈送者以恭敬之心贈送、以關切之心贈送、親手贈送、以善好之物贈送、贈送時有考慮到後果。

八月廿二日

阿難尊者來到屋前,依靠在門柱上哭泣,說道:「我還只是一個學習者,還必須致力以臻完美,可是對我那麼慈悲的老師卻要入寂了。」

此刻,世尊正在問眾僧:「阿難在那裡?」

眾僧把實情說出來,世尊聽了,說道:「去吧!比丘,去告訴阿難說:『阿難友,世尊叫你。』」

當阿難到來時,世尊說道:「夠了!阿難,別哭了!我過去不是有教導你們嗎?所愛的必定有散失的時候,有生、有形成、有會合,必定有別離與瓦解,這又怎麼可能有例外的呢?長久以來,你和藹親切、全心全意地服侍如來,你以慈愛的身、口、意服侍如來,你已積了大善德。你現在應該全力精進,不久之後,你也能擺脫煩惱的束縛。」

八月廿三日

「若有人批評我、佛法或僧眾時,你們不能因此生氣、憤恨與煩亂。因為生氣、憤恨與煩亂會妨礙你,使你無法分辨他們的言論是否正確、你們能分得清嗎?」

「不能,世尊。」

「那麼,當別人批評我、佛法或僧眾時,你們應向他們解釋何者是不正確的,說道:『那是不正確的,不是我們的道路,我們不這麼做。』同樣的,若有人讚美我、佛法或僧眾時,你們也不能因此而欣喜、歡樂或自負。因為欣喜、歡樂或自負會妨礙你辨明真相。因此,當他們稱讚我、佛法或僧眾時,你們應向他們解釋何者是正確的,說道:『這是正確的,是我們的道路,是我們的作為。』」

八月廿四日

人若有所不滿,苦惱便隨之而來,使你不論在行走、站立、坐著或躺著,都不會感到快樂或喜悅,不論你去到森林裡、樹根下、孤獨處、曠野中或僧眾之中,也找不到快樂或喜悅。

人若能知足,不論你在行走、站立、坐著或躺著,都會感到快樂與喜悅;不論你去到森林裡、樹根下、孤獨處、曠野中或僧眾之中,都能找到快樂與喜悅。

八月廿五日

釋迦族的摩訶南摩(Mah"n"ma)來見世尊,說道:「迦毗羅城非常富裕、繁榮、人口眾多又稠密。傍晚時分,我供奉了世尊或眾僧之後,便入城,一定會遇到象隊、馬群、戰車、貨車與人群,浩浩蕩蕩地川行街上。在這時候,我原本念住佛、法、僧的心完全潰散迷失了。於是,我想:『如果我在此刻死去,我的命運將如何?我將往生何處呢?』」

「不必畏懼!摩訶南摩,不必畏懼!你將得善終。對於一個長期修習信心、德行、學識、捨棄與智慧的人,縱使由四大會合之身,被飛禽走獸所吞食,但是長久修習信心、德行、學識、捨棄與智慧的心會展翅高飛,會證得那至上的。有如一個人把一壺酥油倒入深淵之中,假設那壺破了,碎片因而沉入淵底,然而酥油依然浮於水面。同樣的,摩訶南摩,你的心已長久修習信心、德行、學識、捨棄與智慧,因此,不必畏懼,你將得善終,你將得善終!」

八月廿六日

一隻氋必定會在身上塗滿解藥之後,才去接近與捕捉毒蛇。同樣的,積極修習禪定的人,在面對這個充滿憤怒、憎恨、敵意、爭吵、爭辯與糾紛的世間之時,必需先在身上敷搽慈愛的良藥。

八月廿七日

世間上有四種人。那四種?第一種人只有淺薄的學識,但又不能從中得利。另一種人有淺薄的學識,又能從中得利。再有一種人有淵博的學識,卻不能從中得利,還有一種人則不但有淵博的學識,還能從中得利。

為甚麼那種學識淺博的人,不能從所學中得利呢?因為這種人所學的經文很少,又不能理解其中的文句與字義,也不能依法修習。為甚麼另一種學識淺薄的人又能從所學之中得利呢?因為這種人對經文的學習雖少,卻能理解所學部份的文句與字義,並且能依法修習。為甚麼那種學識淵博的人,不能從所學之中得利呢?因為這種人對經文的學習雖很廣博,但並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文句與字義,也不能依法修習。最後,為甚麼另一種學識淵博的人能從所學之中得利呢?因為這種人對經文的學習很廣博,又能理解其中的文句與字義,並且依法修習。

八月廿八日

峇喇乏惹(Bharadvaja)問世尊:「至善的喬達摩,甚麼事物對證悟真理大有幫助?我們要向您詢問有關對證悟真理大有幫助的事物。」

「峇喇乏惹,勤奮對證悟真理大有幫助。一個人如果不勤奮,便不能證悟真理,如果勤奮,則一定能證悟真理。」

「甚麼東西對勤奮大有幫助呢?」

「衡量事物的輕重對勤奮大有幫助。一個人如果沒有衡量事物的輕重,便不會勤奮;如果有衡量事物的輕重,他便會勤奮。」

「甚麼東西對衡量事物大有幫助?」

「盡力對衡量事物大有幫助。一個人如果不盡力,便不會衡量事物的輕重;如果肯盡力,便能衡量事物的輕重。」

「甚麼東西對盡力大有幫助?」

「欲望對盡力大有幫助。一個人如果沒有欲望,便不會盡力;如果有欲望,便會盡力。」

「甚麼東西對激發欲望大有幫助?」

「贊成某件事物對激發欲望大有幫助。一個人如果不贊成某件事物,便不會對它產生欲望;如果贊成某件事物,便會對它產生欲望。」

「甚麼東西對贊成某事物大有幫助?」

「測量事物的意義對贊成某事物大有幫助。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測量某事物的意義,就不會贊同該事物;如果有測量某事物的意義,就會贊同該事物。」

「甚麼東西對測量事物的意義大有幫助?」

「牢記佛法對測量事物的意義大有幫助。因為一個人如果不能牢記佛法,便不能測量事物的意義;如果能牢記佛法,便能測量事物的意義。」

「甚麼東西對牢記佛法大有幫助?」

「聽聞佛法對牢記佛法大有幫助。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聽聞佛法,便不能牢記佛法;如果有聽聞佛法,便能牢記佛法。」

「甚麼東西對聽聞佛法大有幫助?」

「張開耳朵對聽聞佛法大有幫助。因為一個人如果不張開耳朵,便不能聽聞佛法;如果有張開耳朵便能聽聞佛法。」

「甚麼東西對張開耳朵大有幫助呢?」

「接近對張開耳朵大有幫助。因為一個人如果不接近,便不能張大耳朵去聽聞佛法,如果接近,便能張大耳朵去聽聞佛法。」

「甚麼東西對接近大有幫助?」

「拜訪對接近大有幫助。因為一個人如果不去拜訪,他便不能接近;如果有去拜訪,便能接近。」

「甚麼東西對拜訪大有幫助?」

「信心對拜訪大有幫助。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信心,他便不會去拜訪;如果有信心,便會去拜訪。」

八月廿九日

世尊問羅希可(Lohicca):「你是不是做如此分析:『如果一個沙門或婆羅門發現了某一妙法,他不應將此法傳授給別人,因為一個人怎麼可能造福他人呢?這樣做有如一個人剛斷除了舊的束縛,又被新的束縛所困。這是置根在執著的惡業,因為一個人能替他人做些甚麼呢?』」

「是的,尊敬的喬達摩,我的確如此分析。」

「羅希可,你住在莎拉峇地卡(Salavatika)城中,如果有人說:『婆羅門羅希可應享得莎拉峇地卡城的全部的收入與產物,不必與他人分享。』說這話的人對你的租戶而言是不是一種威脅?你認為如何?」

「是的,尊敬的喬達摩。」

「他如此做,有沒有替其他人的福利著想呢?」

「他沒有。」

「既然不為他們的福利著想,那他的心裡對他們是充滿慈愛或瞋恨呢?」

「充滿瞋恨,尊敬的喬達摩。」

「一個心裡充滿著瞋恨的人持的是邪見或正見?」

「是邪見。」

「一個人如果持著邪見,依我說,他的果報只有兩個—往生在地獄或投生為畜生。」

八月三十日

翅舍‧憍答彌(Kisa Gotami)懷了孕並於十個月後產下一子。可是這個孩子在剛學會走路時就夭折了。翅舍‧憍達彌未曾體驗過死亡的真相,當眾人要把孩子的屍體移去焚化時,她加以阻止,自言自語道:「我一定要去為孩子找救藥。」

於是她抱著孩子沿問挨戶地哀求:「你知道治療我孩子的方法嗎?」

每個人都對她說:「婦人,妳必是想救孩子想瘋了!」

她並不放棄,想著:「我一定能找到懂得解救我的孩子的人。」

有一個智者看見這情況,心裡想:「我一定要幫助她。」於是對她說:「婦人呀!我不知道是否有解藥可救你的孩子。不過,我認識一個懂得解救之人。」

「長者,他是誰?」

「婦人,世尊知道,去問他吧!」

聽後,婦人來找世尊,向他敬禮,並站在一旁問道:「世尊,人人都說您知道治療我孩子的方法,是真的嗎?」

「是,我知道。」

「那我需要甚麼呢?」

「一些芥子。」

「我能找到它。但是,世尊,我要到誰的家去找呢?」

「去向一個未曾有子女或任何人過世的家庭要幾粒吧!」

「太好了!長者。」翅舍‧憍答彌回答。她向世尊敬禮,然後抱著孩子到村子裡沿門挨戶地詢問。她停在第一間屋子前,問道:

「你有芥子嗎?他們說芥子能治療我的孩子。」

屋主進去拿了一些芥子給她。翅舍‧憍答彌接著又問:「朋友,您家裡曾有兒子、女兒死去嗎?」

「婦人,你在問甚麼?這家中死去的人比活著的人多。」

「那請您拿回這芥子吧,它們並不能治好我的孩子。」

她說著便把芥子退還。她就這樣沿門挨戶地詢問,始終找不到所要的芥子。她想著:「噢!這的確是一件難辦之事呀,我以為只有我喪失了孩子,卻原來每個村子中,死亡的人比活著的人多呀!」當她這樣思考時,本來顫抖的心也就平靜了。

八月卅一日

即使被卑鄙的罪犯們用一把有兩個手柄的鋸子,把你的肢體鋸斷時,你若心裡懷著瞋恨,就不能算是在修習我的教誨了。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前 言
第3頁:一月 第4頁:二月
第5頁:三月 第6頁:四月
第7頁:五月 第8頁:六月
第9頁:七月 第10頁:八月
第11頁:九月 第12頁:十月
第13頁:十一月 第14頁:十二月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