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七講話 會性法師講述

佛七講話 會性法師講述

第四日

[日期:2010-12-1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會性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四日

各位蓮友:

說到昨天晚上為止,深信、切願,信願二字已經說完。從現在開始要說第三「行」——力行念佛。正要說念佛怎樣念,這個非常重要,希望能夠注意聽!阿彌陀經中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這個就是持名念佛的根源。我們專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的根據,就是從這裡來。不過,我們須要知道:要聽到佛的德號非常不容易,若不是多生修來的善根,是不能聽到佛的聖號。所以華嚴經中說:

「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所以於往昔,無數劫受苦,流轉生死中,不聞佛名故。」這是華嚴經中的偈頌(卷十六,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真實慧菩薩說)謂:寧可在地獄中受無量無邊的痛苦,能夠聽到佛的名號。意思就是說:若受苦能夠聽到佛的聖號,我甘願受苦,沒有關係,只要能夠聽到佛的名號就好。假定不能聽到佛的德號,就是受無量的快樂,我也不受這種快樂。也就是:受快樂不能聽到佛號,不如我受痛苦能常聞佛號。因為我們過去無量劫來,流轉生死受無量苦,原因就是沒有聽到佛的名號。不聞佛名故,才無量劫來輪迴生死,不能解脫。我們今口聽到佛號,肯發心來念,就是顯示各位多生以來所種深厚的善根。所以今日不但是聽到佛號,尚且能夠精進念佛,這是千生罕遇,萬劫難逢!要自慶!要歡喜!要生歡喜心來念佛。

在古德解釋念佛法門,分做四種說:一、實相念佛,二、觀想念佛,三、觀像念佛,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就是念實相,念自性。蕅益大師在楞嚴經文句中,解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的念自佛。這個通途的念自佛,就是念實相佛。參禪,修其他的法門,和明心見性體悟真如實相,那都是念自性佛,就是念自佛。

觀想念佛和觀像念佛,出在觀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個道理也是顯示實相念佛。十六種觀法,說明修觀的法門,十六觀門那就是觀想念佛。十六觀中之第十三觀,觀三聖的身像,那就是觀像念佛。先觀察莊嚴的佛像,作將來觀想的前方便,所以另外建立一個觀像念佛。實際上觀像就是觀想的前方便。因為觀想,我們一般博地凡夫,不容易做到。善導大師說:「凡夫心粗境細,觀想難成」,因為我們眾生的心很粗浮,西方極樂世界的聖境很微細,我們要觀到成就,很不容易。所以十六觀經說到第十六觀也回歸持名。所以說:只要是臨終十念,念佛的名號,尚且就能夠往生,何況觀想呢?

阿彌陀經與無量壽經就專開持名念佛的法門。持名念佛怎樣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從內心念起,從口念出聲,從耳朵聽進去。從心起、從口出,由耳入這樣輪轉不息,念到每一個字分分明明。「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或者是「阿彌陀佛」四個字,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從心裏想得清清楚楚,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這樣念佛才能攝心,也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說:我們口念佛,口業清淨,攝舌根,口業清淨。耳朵聽,攝耳根,耳業清淨。眼睛看佛像,身體拜佛。意念佛、想佛,六根都攝起來,不會去隨境流轉。漸漸使念佛清淨的念頭,繼續下去,淨念相繼。由此「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就是三昧,要證得念佛三昧,這個辦法最第一,最容易成就,所以這個就是持名念佛。既然我們念佛一定要念得清楚,所以不必貪多,不必貪快。主要是要念清楚,若念得太快,字就念不清楚,念到「阿彌陀佛......陀......陀......」變成......陀......而已,阿、彌、佛沒念出來,一直「陀」下去,這樣就沒有清楚。所以要每一字,雖然念快,也要一字一字清清楚楚。要至誠懇切從心起、從口出,由耳入,這樣輪轉不息,一直永久念下去,才能得到一心不亂。

念佛:或出聲大聲念、小聲念、金剛持:口動,聲自己聽得到,別人聽不到,這種念法能持久,較不會疲勞,若不能出聲的地方,就心中默念,功德是一樣,並沒有差別。

記得在三十餘年前,有一日出外,遇到一位老伯七十多歲,身體很健康,聲音很響亮。每日晚上在廟前樹下講三國、講西遊,講古給人聽,講得很熱鬧。我看他這樣浪費時間,覺得很可惜!七十多歲的人,身體健康,不會念佛,講古沒有意義,很可惜!等他講完,我和他談話,順這個機會我就勸導他:「阿伯!您用這麼大的精神講古給人聽,好,是很好!不過,你這樣說,對你自己沒有什麼利益。」「對啊!我說得口渴也沒人拿茶給我喝。他們只是聽得好聽而已,我自己辛辛苦苦實在也沒有什麼利益。不過,不然我要做什麼呢?太閒空了!」我說:「有一個辦法很好,你念佛!」「念佛有什麼意思?」我就把念佛的道理說給他聽,勸導他念佛。說:「阿彌陀佛從這個世界西方,過去十萬億佛土,有一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那裏說法,你念佛的聖號,將來可以往生西方,可以離苦得樂。」我說這個道理給他聽,他也很有善根,聽得很歡喜。從聽的那日以後,回去每日努力念,再也不出來講古了,就在他的家裏念佛。但是他念得很大聲,大聲喊阿隬陀佛。白天念還比較不要緊,晚上也大聲喊到天亮。念到他們全家的兒子,孫子都不能睡。兒子、孫子就對他說:「爸爸!阿公!您不要念得那麼大聲,我們大家要睡覺嗎,您念那麼大聲做什麼?念較小聲一點。」「哦!不可以啊!阿彌陀佛在十萬億佛土那麼遠,我沒有大聲一點,他怎麼聽得到?我念如果佛沒有聽到,白費我念了!」他要念給佛聽,怕佛在十萬億佛土,沒有聽到,拼命在念,念了兩三天聲音沒有了,沙啞了,就來找我。「嘿!你這個青年師父害我!」我嚇了一跳!「我那有害你,我不曾做害人的事啊!」「那會沒有,你叫我念佛,我現在念到聲音沙啞了。」真的沙啞了,說話說不出。「害我念佛念到沙啞,現在要說話說不出。」我說:「你是怎樣念?」「我回去就大聲念,日以繼夜認真念。兩三天就沒有聲音了。」「這樣,你為什麼要念得那麼大聲?」「你說阿彌陀佛距離我們這個世界十萬億佛土,阿彌陀佛在那麼遠,我沒有較大聲念,他怎麼有聽到呢?若沒有聽到,就白費我在念了!」很好笑!聽得很有意思,這個老人說怕阿彌陀佛沒有聽到,拼命大聲念,當時也是我誤了他,沒有錯!沒有說明清楚。他不知道「人間私語,天聞若雷」說:「人間在說細聲的耳邊話,怕別人聽到。天上的天人聽到,就像打雷一樣那麼響,何況是佛呢?阿彌陀佛是有廣大神通,十方眾生動一個念頭念他,他都知道,那裏一定要等你出聲?」所以他沒有了解這個意思。聽我說明以後,他就會有時出聲、有時默念、有時小聲念,要配合機緣。舉例說:大眾在這裏共修,能念整齊,跟得上木魚,那樣就好好念,大聲也沒有關係;若疲勞時就念小聲一點,沒關係。但是不要沒有念,不念就白費坐在這裏。不過,念一定要會「和」才可以,不可以人念「阿」你念「彌」,人念「陀」你念「佛」,這樣念不整齊,不但念不好,而且會生煩惱。所以大眾共修的時候,要聽木魚的聲,好好念,念整齊。

我們這裏靈山寺打佛七,念佛念來最好|最整齊!尤其念四個字「阿彌陀佛」,念得很好。那麼多人念,念得很整齊。這裏領導的師父,法器也打得很好。引磬、木魚聲音也不太大,也不太小,配合得很合適!我雖然沒有來參加念,我在樓上聽,聽比下來念,覺得心更靜,非常好。就是大家念得這麼整齊,大家都會念,念得這麼純熟,這是很難得!像這麼念,心就會清涼,一定就能得到一心不亂。不像以前我在獅頭山領導念佛,雖然住寺幾十人,但是外來的人太多了。外面來參加念佛的人不會念,跟不上木魚。尤其當時有一位老人,聲音很大,不會隨木魚,念很大聲,配合木魚不上,念得起煩惱,覺得很苦,不到兩天就沒有聲音。所以大眾共修要念整齊,念得字字分明。像我們這裏念佛,我可以說:這是最標準的、最好的。只是有一點,可能大家沒有注意到,提出來給諸位做參考:念六個字的時候,念「南無阿彌陀佛」,按照我們這裏的音調念,我一直在聽,覺得大家在休息喘氣的時間,差不多在「陀」和「佛」的中間,「佛」拉長聲,「陀」的停止。那樣就變成聽為「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不是「南無阿彌陀佛」是「佛南無阿彌陀」,佛變成在前面,然後才「南無阿彌陀」有這樣的情形出現,覺得有稍微不太恰當。也有聽到少數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照正音念「南無」說:南方沒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西方,這樣就成笑話了。不是這個意思!「南無」音應該是「那謨」,因為念成「ㄋㄢ′」往往會讓人誤會,南方沒有阿彌陀佛,西方才有!這樣不如念「西有阿彌陀佛」,比較有意思。所以不要照字解,不是南方沒有。「那謨」是印度話,翻譯中國話「皈敬」的意思,皈依的意思,就是皈敬阿彌陀佛,皈依阿彌陀佛。將生命、身體都皈依於阿彌陀佛,專心依靠阿彌陀佛。所以南無就是皈敬,「ㄋㄚ′ ㄇㄛ′ ㄜ ㄇㄧ′ ㄊㄨㄛ′ ㄈㄛ′」,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無量光。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佛的光明照到這裏,大家現在就是無量壽。所以「佛聲所到之處,就是佛光所照之處」說:有人念阿彌陀佛的佛聲,所到的地方,就是阿彌陀佛的光明照到那裏。而且我們每一個人念佛,自己在念佛,自己的頭上就會放出光明,阿彌陀佛常在自己頭上的光明中出現。怎麼知道呢?

明朝萬曆年間的蓮池大師,淨土宗的第八祖。蓮池大師還沒出家的時候,是姓沈,在家時就有學佛、念佛。有一日,他的隔壁有一老人過世,他的子孫為他牽亡,牽亡的時候,仙婆替亡者說話。他覺得很稀奇,蓮池大師還沒出家的時候叫沈居士,他也去聽那個人替亡者說話。他站在旁邊,後來想到:「我是念佛的人,現在我沒有念佛,這樣不好。」自己的心隨時就提起正念,心中在默念阿彌陀佛,繼續在念佛。他一念佛,那位仙婆就說了:「像沈先生這樣用功,這樣修行,就不必煩惱不會作佛,將來一定能夠成佛!」沈居士聽到,嚇了說:「我默默地站在這裏,你怎麼會知道我有修行?」仙婆就說:「有啊!我知道現在你在念佛。」「你怎麼知道我在念佛?」仙婆說:「你心裏一念阿彌陀佛,你的頭上就放出光明來。光明中就有一尊阿彌陀佛站在那裏,非常慈悲,光明燦爛。所以我知道你心中在念佛。」由此可見,我們凡是念佛,我們頭上就放光,頭上就有一尊阿彌陀佛在那裏,時時加持我們。所以有人說晚上走路,一個人走會怕的時候,就認真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不會怕。怎麼說:若一念阿彌陀佛,頭上就放光,光明中有阿彌陀佛,所有的邪魔鬼怪都會遠離,就不會傷害你,所以念佛現在就得到廣大受用,頭上時時放光,佛時時在頭上來加持,這是非常難得。

我們念佛的時候要配合環境,共修時當然出聲。自己自修時能出聲就出聲,若不方便,會妨礙別人,就小聲念。小聲若不方便,就用金剛持:自己念,自己聽到就好。行、住、坐都可以出聲念。若睡的時候,就不可出聲念。印光大師說:睡臥的時候可以念佛,只是不可以出聲。臥在床上若出聲念,一方面對佛不恭敬,一方面自己的身體會受傷,會傷氣,所以臥在床上心中默念,不可出聲。或是不清淨的地方,較不威儀的地方,舉例說:上一號,不可出聲,為了恭敬佛,在心中默念。心中默念也有聲的形相,自己要覺得有阿彌陀佛的聲。默念念四字就好,不必念多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轉。雖然沒有出聲,口沒有動,自己耳朵要覺得有聽到念佛的聲,就像在出聲念一樣,有聽到自己的聲音,這樣才算是默念。若自己沒有注意,沒聽到自己的念佛聲,就不算是默念了,所以默念要聽到自己的聲相,才是默念。所以念佛法門最好修,行住坐臥二六時中,時時都能修行。有人覺得:念佛一天要念多少?除了打七定期念佛以外,平時自己要有一個定課,早晚課來念佛,以最忙的時候作標準。尤其在家居士有事業,假定早上起來洗好臉,有十分鐘的時間可以念,就念十分鐘。晚上要睡以前也最少念十分鐘,天天都像這樣念,這是定時念佛。定時間,不一定要念多少,只是在這個時間中要念佛,或者是半小時、一小時,自己定時間,每日以時間作標準,不必計數,在這個時間要專念佛,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定時念。還有一種定數念:比例說:早上我要念一千,晚上要睡以前要念一千。拿念珠(一○八粒)計數,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捏一粒,念一圈就一百,一○八粒算一百。要念一千,十圈就一千了。念珠的用途就是念佛計數用,念佛計數才用念珠不是拿著好看,或是作為裝飾品。應知念珠的目標,就是要計數念佛用,注重計數念佛,才拿念珠。定數念佛也可以,以最忙的時間作標準。若有閒空而不念佛,懈怠過日,就很可惜!

人身難得,光陰很快就過去了,努力念,不可浪費時光。一有閒空,趕快念佛。最少要定早晚二課,定時也好,定數也好,漸漸增加。不過一開始,不要定太多,念不到就會苦心,所以不要貪多,每日要念。發心修行最重要是要發恆常心,天天這樣做,每天一樣,定課每日要做,一日沒有做就會痛苦。就像吃飯一樣,一日吃三餐,一餐吃二碗,三餐就六碗。不能說:那麼麻煩分三次,我一次六碗都吃進去了。可以嗎?肚子會漲破了,胃會生病,不可以!所以要分三餐吃。也不能說:我吃一餐就好!第二餐不要吃,不吃也不行,會餓,餓就沒氣力,不能辦事,修行也是一樣,法身慧命就是以修行為食。定的功課每日要做,不可懈怠。不可以說:「今天沒空,明天再來補。」吃飯就不能說:「今天沒有空,明天再來補吃。」大家曾經這樣嗎?有那種道理嗎?不可能!所以我們念佛定的功課,再忙也要念。假定在家中沒有時間念,出外坐車,我也要念到數目足,這樣才有一定的數目。盡未來際,最少盡這一生,每日定課不可懈怠,這樣才能得到受用。不可一曝十寒,今天修,明天又沒修,這樣道力不能繼續,受用就得不到。所以定時也好、定數也好,只要每日做,這個很重要!又有一點:要鍛鍊隨時隨地,隨境念佛。如何隨境念,聽到音聲就念。比例說:穿皮鞋的人,走路發出響聲,就當作打木魚,隨那聲音念佛。假定睡的時候,就隨時鐘滴答滴答聲音念佛,當作打木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尤其要睡的時候,隨時鐘聲音念佛很好,念到睡著,也不會打妄想、失眠等等的毛病。另外還有隨呼吸念佛:唐朝的飛錫大師,著述一部念佛三昧寶王論,勸人用鼻孔風作念珠,隨呼吸念佛。好處在那裏?因為人最後離開世間,是呼吸停止。你若鍛鍊呼吸念佛很習慣了,鼻孔還有呼吸就會念佛。假定散亂心很重打妄想,利用呼吸。打坐時、睡時可以,隨呼吸念,不可出聲,口合起來,隨呼吸念佛。妄想若一直來,可以用計數隨呼吸念——數息念佛。舉例說:呼吸一次,算一句阿彌陀佛,算到第十句,不要增加,一到十就好。念較久心就能靜,藉數息念佛,這也是很好的修持方法。打坐時較好,行的時候不方便,呼吸會長短不定。

念佛要配合自己的環境、時間、心情等等好好配合,隨時隨地好用功。有時心中雜念,妄想覺得很多,愈念佛妄想愈一直來,有人會覺得妄想不知道怎樣對治。可能有的人不知道什麼叫妄想:以前有一位老禪師,度一小沙彌。老禪師坐禪,小沙彌跟著學,小沙彌不會參禪,只是跟著坐而已。忽然間自己在笑,老禪師一見到的時候,就喝斥他:「坐禪,不好好坐禪,在打妄想!」「師父!我那有打妄想?」「你沒打妄想,你在笑?」「你問我在笑嗎?我是想到還沒隨師父來出家的時候,我在家裏,廚房灶的地方,我媽媽放一個豬油罐,罐口小,罐腹較大。我家養了一隻貓,貓趁沒人時去偷吃豬油。豬油在罐底,吃不到,就整個頭陷下去,頭拔不出來,頭扛著豬油罐就跑。所以我想到就笑,我不是在打妄想,我只是想到貓在扛豬油罐而已嗎!」「嘿!那就是打妄想!」大家有看到貓扛豬油罐在跑嗎?念佛時若笑,就是看到貓扛豬油罐,這個就是妄想!我們的妄想心很多,想東想西想南想北。在家居士,雖然來這裏念佛,未免會想到家中的事情。一方面念佛,一方面想家事,放不下。若能一心,心要念佛時就要萬緣放下,一切都放下,認真念佛,一心念佛,不可打妄想;但是妄想若來的時候,要怎樣對治?「不隨不制」:妄想若來不可強壓制,也不可隨妄想去。所以古人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不怕妄想來,只怕覺醒的時間太慢。就是說:妄想還沒來的時候,不可以壓制妄想不可起。要抑制妄想的念頭,就是妄想。「不可打妄想!」這個念頭就是妄想。一方面在「阿彌陀佛」,一方面在「不可打妄想」,就有兩個念頭,這就是妄想。所以妄想還沒有發現的時候,你不要管他,你念你的佛。一旦發現在打妄想,隨時拉回來,不可強制妄想不可起,不可隨著妄想去。一旦妄想起來,讓它一直起來,心就散亂,也不好。妄想一來就要拉回來。禪宗的牧牛圖很好作為參考,像牧牛的人牽住牛繩子,牛去吃草,隨牠去吃。若看到牛偷吃人的東西,牛繩趕快拉一下,牛就知道這個不能吃,就不再偷吃。這就是比喻:我們照顧自己的心,繼續在念佛,妄想沒有來,不管它,隨它去。一旦發現妄想,就像牛在偷吃,看到牛偷吃東西,把繩子拉一下。意思說:比喻若妄想一起,拉回來,「我是在念佛啊!念佛怎麼可以打妄想!」拉一下就回來了。也不可後悔,「很可惜啊!念佛在打妄想!」後悔的心影響很大,念佛念不好。過去就好,不管它,拉回來,繼續念佛。若一個人念,不會妨礙人,妄想若來就大聲念「阿彌陀佛」妄想就跑去了,它會怕。妄想一來就「阿彌陀佛」,所以要想辦法對治。假定用盡辦法,妄想還很多,印光大師的辦法可拿來受用。就是用計數念,計到十,三三四記那個數目。一方面記數目,一方面念佛,妄想就起不來,這是舉個例子,不可記十一、十二、一到十就好,輪流不息,念久,妄想不起,就會統一。還有一種像我昨天所說的辦法,念佛時就作觀,坐時:觀想坐在蓮花上,觀想前有一尊阿彌陀佛在那裏。或是觀想「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念一句觀想一個字,這樣也能束縛妄想心不起。總說就是自己要想辦法對治煩惱,對治妄想,這樣才能在念佛法門中得到受用。

諸位還須知道:念佛不會妨礙工作,在家居士在工作的時候,照常可以念佛。不是須要很用心的工作都可以念佛,譬如說:洗衣、走路、或其他不須很用心的時候,都可隨做隨念佛。在較不威儀的地方,就心中默念。往生集中:宋朝有一位姓黃,打鐵的人,人叫他黃打鐵。平常整日打鐵很辛苦,火很熱,很苦很煩惱。有一日師父從那襄經過,他就請問師父:「師父!有一個什麼修行的法門,使我一方面打鐵,一方面修行的嗎?不然,我打鐵很苦。」師父告訴他:「有!念佛。你就一方面打鐵,一方面念佛。」說念佛的法門給他聽,將來可以往生西方的意義。他一聽到,很歡喜,從那天起,一面打鐵,一面念佛,打一下就念阿彌陀佛一句。或是拉風箱,拉一下也念佛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到久的時候,習慣了,也不辛苦,感覺非常清涼。念了幾年後,念得很歡喜,時時覺得很清涼,就像在西方。以後要往生的時候,他還在打鐵,身體很健康,就告訴他的兒子:「我要去西方了,我時間到了,但是我有一偈頌寫起來,留著給大家作紀念」,(他和他的兒子都不識字)說:「拜託隔壁的張先生幫我寫起來。」他的兒子說:「您在說笑話!您好好的,怎麼會往生?」「你去請他來寫,寫起來總是好的。」就請張先生來。「我要往生了,有一偈頌,請你寫起來。」紙筆拿好,他就念:「叮叮噹噹,久鍊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哦!他去了!站著就往生了,多好!站著靜靜在那裏,沒有動,很久,他的兒子摸他,就沒氣了,全身冷了,頭頂熱的,表示一定往生西方。所以說叮叮噹噹,久鍊成鋼。我們現在也是在這裏,叮叮噹噹,久鍊成鋼,每天在鍊,鍊久就成鋼。念佛的道理還沒說完,明天晚上再說。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日 第2頁:第二日
第3頁:第三日 第4頁:第四日
第5頁:第五日 第6頁:第六日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