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步步蓮華 聖嚴法師著

步步蓮華 聖嚴法師著

七八、普陀山的今與昔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七八、普陀山的今與昔
  
  普濟寺的大門平常不開,出入寺院都由側門。只有每年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的三個觀世音菩薩紀念日,以及國家元首蒞臨之時才開大門。所以我們是從右側的邊門進入。香客非常之多,見到出家人視若無睹,因為他們是來朝山進香拜觀音菩薩的,既不求法也用不著禮僧。所以當我在佛殿上禮佛之時,還有一位中年婦女特地把我拉開,以便她自己可以禮佛;因為我的位子是香燈師受當家師之命特別搬給我的,否則我得在地上做五體投地的大禮拜,而這些信眾認為我有拜墊,他們也要爭取拜墊。
  
  當我進入山門之時,已有首座道生長老以及當家智禪法師等佇候迎接。在圓通寶殿禮拜之後,參觀法堂,那兒正在舉行梁皇寶懺的佛事,我不便進去打擾。目前全山的出家男女二眾,約八百人,除了佛學院的學生之外,大多數從事於香客遊客的服務,以及梁皇懺、水陸、焰口等大小佛事的運作,道場的建築維修和僧眾生活的來源,就是靠著這兩大宗。
  
  隨即被引入客堂拜見現年八十八歲的方丈妙善長老,他在去(一九九五)年春天,應臺灣下院普濟寺的邀請,組了一個小型訪問團到臺灣訪問了兩週,也去了北投農禪寺,並送了我們一尊小型的木雕觀音像。那天由於來去匆匆,除了短暫交談,互贈禮物,並沒設宴款待。但是由於這段善緣,這次我來普陀山,他雖正在重感冒中,而且發著高燒,還是抱病見我。他是一面談話、一面咳嗽、一面流著鼻水;我給他遞上面紙,他還說:「不要緊,我很歡喜。」
  
  小坐之後,我想起身告退,他卻非常熱誠的還要向我介紹普陀山的現況。他感到特別重要的是正在進行中的兩大計畫:1.建造一座二十八米高的觀音菩薩銅像,2.要在普陀山建一座醫院。同時他告訴我說:「全山已有三十多座寺院,由政府交還了佛教協會,尚有若干寺院,即將陸續發還。對於目前的普陀山佛教協會來說,人力、物力已都有應接不暇之感。」每座寺院交還佛協之後,必須要有錢去整修增建,還必須要有人去照顧維持。
  
  當時陪同方丈接待我們的人,尚有普濟寺的副當家道權及靜旻兩位法師,佛教協會秘書長普淨法師,首座道生、監院智禪等法師。其中有三位也曾陪同妙老訪問過臺灣。
  
  普陀山自從民國二十八年(西元一九三九年)開始,就被日軍佔領;民國三十七年(西元一九四九年)國民黨軍隊駐守普陀山。山上雖然尚有香客遊客,也有僧人駐錫掛單,但已相當沒落衰敗。根據真華法師《參學瑣談》的〈上海到臺灣〉第十節說:「普陀山前前後後、大大小小的廟宇,大概不下八、九十座,但真正有資格稱為寺的,卻僅有三處,那就是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以普濟寺為「全山祖庭」。

  

  ▲普陀山歷經時代的戰火、歷史的滄桑、教風的興頹,目前佛教的契機又逐漸在復甦當中。
  
  真華法師是民國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春天到普陀山的,當時山上僧人的風紀已很糟,他見到兩項歪風:1.稱為「海外家風」,就是出家人可以在那兒抽香煙、喝酒、化小緣、燒小鍋、打麻將、睡懶覺;2.名為「羅漢境界」,就是有些僧人可以喝醉了酒到處罵人、動粗,甚至在一間茅草棚子裡燉一鍋肥肉,大吃特吃,還說是「燒老豆腐吃」的羅漢。類似的情形,經過大陸政府的整治,特別是在文革期間,徹底清理之後,今天已不復再見了。可知經過十年文革的摧枯拉朽之後,便是面目一新,也不全是負面的啦!
  
  目前普陀山的局面,是從一九九七年四月開始,成立了普陀山管理局,首先由政府撥出四十萬元人民幣,修復了普濟寺、梅福庵、觀音洞等,易裝在俗的原有僧尼也陸續的請回山來。到一九八○年,重新成立了普陀山佛教協會,由妙善長老擔任會長兼全山的方丈。此後的十年之間,中央和地方等各界,共同投入了三千九百餘萬元人民幣,修復了全山主要寺院,興建了道路碼頭,以及水電、文化、康樂等的設施。目前全山寺院的行政是統一的,僧尼來自十方,只有一位方丈,其他各寺院的負責人,都是當家的監院。所以人事和諧,制度劃一,可以說是欣欣向榮。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一、行前說明
第3頁:二、拜訪印順長老 第4頁:三、到了南京
第5頁:四、進入九華山 第6頁:五、九華山的歷史地理
第7頁:六、肉身菩薩金地藏 第8頁:七、肉身寶殿
第9頁:八、蓮華世界 第10頁:九、處處蓮臺.步步蓮華
第11頁:一○、拜經臺 第12頁:一一、天臺正頂
第13頁:一二、地藏洞.小老鼠 第14頁:一三、九華山的現在
第15頁:一四、化城寺 第16頁:一五、祇園寺
第17頁:一六、旃檀林的大悲殿 第18頁:一七、甘露寺的佛學院
第19頁:一八、九華山歷史上的佛教人才 第20頁:一九、棲霞山佛學院
第21頁:二○、同鄉法師.千佛巖 第22頁:二一、三論宗.宗仰
第23頁:二二、棲霞山的殿宇 第24頁:二三、寶華山隆昌律寺
第25頁:二四、寶華山的滄桑 第26頁:二五、寶華山的律統
第27頁:二六、還是「律宗第一山」 第28頁:二七、焦山定慧寺
第29頁:二八、茗山長老 第30頁:二九、金山江天寺‧禪堂
第31頁:三○、張家港會晤俗家親人 第32頁:三一、缺席的那一房
第33頁:三二、我自己的家 第34頁:三三、反其道而行
第35頁:三四、苦與樂 第36頁:三五、狼山廣教寺
第37頁:三六、法乳堂.法聚庵.山頂大聖殿 第38頁:三七、祖堂.八小名山.佛學院的可能性
第39頁:三八、兩則遺憾的小插曲 第40頁:三九、從南通到蘇州
第41頁:四○、姑蘇城外寒山寺 第42頁:四一、懷恩‧寺志‧尋根
第43頁:四二、靈巖山寺 第44頁:四三、印光大師在靈巖山
第45頁:四四、念佛堂.佛學院 第46頁:四五、歷代興替.高僧群像
第47頁:四六、西園戒幢律寺 第48頁:四七、五百羅漢
第49頁:四八、通往杭州的路上 第50頁:四九、淨慈寺‧雷峯塔的故事
第51頁:五○、永明延壽禪師 第52頁:五一、湖隱道濟禪師
第53頁:五二、淨慈寺的歷代高僧 第54頁:五三、靈隱寺
第55頁:五四、靈隱寺與南方佛教 第56頁:五五、靈隱寺的高僧群
第57頁:五六、今天的靈隱寺 第58頁:五七、弘一大師受戒處
第59頁:五八、西湖.西泠印社.鳳林寺 第60頁:五九、新昌石城山
第61頁:六○、大佛寺的彌勒大佛 第62頁:六一、天臺山的國清寺
第63頁:六二、禪與教的興替 第64頁:六三、寒山子
第65頁:六四、智者塔院.高明寺 第66頁:六五、隋塔與隋梅
第67頁:六六、奉化雪竇寺 第68頁:六七、布袋和尚
第69頁:六八、雪竇寺的祖師們 第70頁:六九、天童寺
第71頁:七○、密雲圓悟禪師 第72頁:七一、近世諸大師
第73頁:七二、阿育王寺.瞻仰佛舍利 第74頁:七三、歷代高僧.寧波到普陀
第75頁:七四、普陀山的出典 第76頁:七五、梵音洞
第77頁:七六、普濟寺 第78頁:七七、日僧慧鍔
第79頁:七八、普陀山的今與昔 第80頁:七九、印順長老出家處.佛學院
第81頁:八○、紫竹林 第82頁:八一、佛頂山的慧濟寺
第83頁:八二、太虛及印順二師閱藏處 第84頁:八三、法雨寺的印光大師關房
第85頁:八四、虛雲和尚等四位大師的參學修行處 第86頁:八五、從普陀到上海
第87頁:八六、訪靜安古寺 第88頁:八七、龍華寺‧功德圓滿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