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步步蓮華 聖嚴法師著

步步蓮華 聖嚴法師著

一八、九華山歷史上的佛教人才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八、九華山歷史上的佛教人才
  
  最有名的當然就是地藏比丘金喬覺(西元六九六~七九四年),已在前面介紹過了。金地藏能作詩,唐代九華也出了應物、神穎、冷然、齊己等幾位名詩僧,均有詩作遺世。
  
  其次為五代的詩僧圓證,曾經住於臥雲庵,主持九華詩社。
  
  南宋時代的大慧宗杲(西元一○八九~一一六三年)曾經朝禮九華山,並傳臨濟宗旨,根據清德宗光緒年間(西元一八七五~一九○八年)《九華山志》記述,宗杲圓寂後,九華山尊其為定光佛,所以歷來的《九華山志》都收有宗杲的〈遊九華山題天臺高處〉詩,現抄錄如下:「踏遍天臺不作聲,清鐘一杵萬山鳴,五釵松擁仙壇蓋,九朵蓮開佛國城。南嶺俯窺江影白,東岩坐待夕陽明,名山笑我生天晚,一首唐詩早擅名。」
  
  明末的性蓮禪師(西元一五四三~一五九七年)在明神宗萬曆十四年(西元一五八六年),被九華山請為叢林之主,居於金鋼峯,他圓寂之後,憨山德清為其撰墓誌銘。
  
  海玉禪師(西元一五一三~一六二三年)在萬曆年間(西元一五七三~一六一九年)來九華山,住於東崖摩空嶺,以野果為食,用舌血和金粉,費時二十餘年,抄寫《華嚴經》八十一卷,圓寂後肉身不壞,裝金供於庵內。明莊烈帝崇禎三年(西元一六三○年)冊封海玉為「應身菩薩」,迄今仍供奉在百歲宮裡。
  
  蕅益智旭(西元一五九九~一六五五年)他可以說是明末佛教界著作最多的一位高僧,他於崇禎九年春到十年秋為止(西元一六三六~一六三七年),只有一年半的時間,住在九華山。在那裡讀了一千多卷的藏經,並且撰寫了《梵網經合註》七卷,以及《梵網經玄義》一卷、《禮地藏菩薩懺願儀》一卷、《性學開蒙》一卷,同時又撰寫了一篇〈壇中十問答〉。不過在這段時間,過的日子並不舒服,住的、吃的、穿的,都很簡陋艱苦,而且經常害著九死一生的大病。他在九華山的生活情況,除了第四篇中已介紹的,還有如下的記載:
  
  《四書蕅益解‧自序》有云:「逮大病幾絕,歸臥九華,腐滓以為饌,糠粃以為糧。」
  
  《自像贊二十三》有云:「年至三十八,大病為良藥,高臥九子峯,糠滓堪咀嚼。」

  

  ▲增建中的拜經臺及大鵬聽經石。
  
  《山居六十二偈》中有云:「一病五百日,形神竝已枯。緇素偶相值,稱我為禪癯」
  
  在《自觀印闍黎傳》中有云:「法友信我於舉世非毀之際,從我於九死一生之時。」(此時蕅益大師正住於九華山)
  
  從以上所引的資料可見,蕅益大師在九華山中的生活情況,極端艱苦,但是他還能夠不斷的看藏經、著作、拜懺、持咒、講經,以及與僧俗詩友做文字的開示。像他這樣為法忘軀,堅貞卓越,不被病苦所屈,不受生活條件影響的出家人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當時蕅益大師是住在什麼地方呢?根據他的《絕餘篇》第四卷,知道他是住在華嚴庵,以及九子別峯。
  
  華嚴庵就是坐落在現今東崖華嚴嶺頭的華嚴禪寺,又稱回香閣;清文宗咸豐年間(西元一八五一~一八六一年),毀於兵燹,經過幾次的興毀,現在只是一間二百一十八平方米的小庵。至於九子別峯,目前是一座已廢的寺院,原來是化城寺的庵房,建於明末,名為九子閣。因為我在日本寫博士論文,就是研究蕅益大師,所以對他在九華山的情況比較熟悉,我對蕅益大師的心境也比較能夠體驗,他對中國近世佛教的貢獻和影響,直到現在猶存。所以我到九華山,雖然沒有親自拜訪他曾經住過的地方,但是我相信許多的場合,我們都是踩著他的足跡在走。
  
  此後,到過九華山的近代高僧,我就不多介紹了,例如月霞、弘一、圓瑛、太虛、虛雲、白聖等大德,都曾朝禮過九華山。尤其是白聖長老,他領導臺灣佛教數十年,他是我靜安寺佛學院的副院長,也是我受具足戒的開堂;他便是在九華山的甘露寺落髮出家,又於祇園寺秉受具足戒。
  
  當天下午,我們就離開九華山返回南京,晚餐是在國際會議大飯店,夜宿金陵飯店。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一、行前說明
第3頁:二、拜訪印順長老 第4頁:三、到了南京
第5頁:四、進入九華山 第6頁:五、九華山的歷史地理
第7頁:六、肉身菩薩金地藏 第8頁:七、肉身寶殿
第9頁:八、蓮華世界 第10頁:九、處處蓮臺.步步蓮華
第11頁:一○、拜經臺 第12頁:一一、天臺正頂
第13頁:一二、地藏洞.小老鼠 第14頁:一三、九華山的現在
第15頁:一四、化城寺 第16頁:一五、祇園寺
第17頁:一六、旃檀林的大悲殿 第18頁:一七、甘露寺的佛學院
第19頁:一八、九華山歷史上的佛教人才 第20頁:一九、棲霞山佛學院
第21頁:二○、同鄉法師.千佛巖 第22頁:二一、三論宗.宗仰
第23頁:二二、棲霞山的殿宇 第24頁:二三、寶華山隆昌律寺
第25頁:二四、寶華山的滄桑 第26頁:二五、寶華山的律統
第27頁:二六、還是「律宗第一山」 第28頁:二七、焦山定慧寺
第29頁:二八、茗山長老 第30頁:二九、金山江天寺‧禪堂
第31頁:三○、張家港會晤俗家親人 第32頁:三一、缺席的那一房
第33頁:三二、我自己的家 第34頁:三三、反其道而行
第35頁:三四、苦與樂 第36頁:三五、狼山廣教寺
第37頁:三六、法乳堂.法聚庵.山頂大聖殿 第38頁:三七、祖堂.八小名山.佛學院的可能性
第39頁:三八、兩則遺憾的小插曲 第40頁:三九、從南通到蘇州
第41頁:四○、姑蘇城外寒山寺 第42頁:四一、懷恩‧寺志‧尋根
第43頁:四二、靈巖山寺 第44頁:四三、印光大師在靈巖山
第45頁:四四、念佛堂.佛學院 第46頁:四五、歷代興替.高僧群像
第47頁:四六、西園戒幢律寺 第48頁:四七、五百羅漢
第49頁:四八、通往杭州的路上 第50頁:四九、淨慈寺‧雷峯塔的故事
第51頁:五○、永明延壽禪師 第52頁:五一、湖隱道濟禪師
第53頁:五二、淨慈寺的歷代高僧 第54頁:五三、靈隱寺
第55頁:五四、靈隱寺與南方佛教 第56頁:五五、靈隱寺的高僧群
第57頁:五六、今天的靈隱寺 第58頁:五七、弘一大師受戒處
第59頁:五八、西湖.西泠印社.鳳林寺 第60頁:五九、新昌石城山
第61頁:六○、大佛寺的彌勒大佛 第62頁:六一、天臺山的國清寺
第63頁:六二、禪與教的興替 第64頁:六三、寒山子
第65頁:六四、智者塔院.高明寺 第66頁:六五、隋塔與隋梅
第67頁:六六、奉化雪竇寺 第68頁:六七、布袋和尚
第69頁:六八、雪竇寺的祖師們 第70頁:六九、天童寺
第71頁:七○、密雲圓悟禪師 第72頁:七一、近世諸大師
第73頁:七二、阿育王寺.瞻仰佛舍利 第74頁:七三、歷代高僧.寧波到普陀
第75頁:七四、普陀山的出典 第76頁:七五、梵音洞
第77頁:七六、普濟寺 第78頁:七七、日僧慧鍔
第79頁:七八、普陀山的今與昔 第80頁:七九、印順長老出家處.佛學院
第81頁:八○、紫竹林 第82頁:八一、佛頂山的慧濟寺
第83頁:八二、太虛及印順二師閱藏處 第84頁:八三、法雨寺的印光大師關房
第85頁:八四、虛雲和尚等四位大師的參學修行處 第86頁:八五、從普陀到上海
第87頁:八六、訪靜安古寺 第88頁:八七、龍華寺‧功德圓滿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