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淨空法師主講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淨空法師主講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日期:2010-12-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一、《會疏》云︰「所當為者,當為往生願行者也。皆可求之,能順佛經可得之也。」

二、善導大師云︰「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

三、《淨影疏》云︰「當來之世,經道滅者,舉彼未來法滅盡事。釋迦正法有五百年。像法千歲。末法萬歲。一切皆過,名為滅盡。」

四、《法住記》云︰「人壽極長至十歲。刀兵劫起,互相誅戳。佛法爾時暫滅。增至百歲後,十六大阿羅漢與諸眷屬復來人中,稱相顯說無上正法,度無量眾。乃至此洲人壽六萬歲時,無上正法流行世間,熾然不息。至七萬歲時,(賓頭廬等)十六大阿羅漢與諸眷屬,一時俱入無餘涅槃。」

五、憬興云︰「當人壽七萬歲時,無上正法方永滅沒,故云經道滅盡。」

六、望西師云︰「(善導)大師彌陀垂跡。慈恩觀音化現,所解不輕,以為依憑。」

七、《淨影疏》曰︰「佛以慈悲憐憫眾生,故法滅後,獨留此經,百歲濟度。以此經中開示淨土,令人求生,故偏留之。《大涅槃經》顯示佛性,聖人先隱,為是先滅。此經教人厭苦求樂。濟凡中要,為是後滅。」

八、《淨影疏》曰︰「值斯經者,所願皆得,明留之益。法滅盡後,百年聞者,尚得利益,往生淨土。況今聞者,何有不生。」續云︰「定得往生,莫自疑慮。」

十、《資持記》云︰「佛身充滿,隨物現形。示生唱滅(示現生滅),拯接群品。據娑婆所見︰誕育王宮,厭世修行,降魔成佛,故云興世。」

十一、《淨影疏》云︰「明值佛難。世當佛時,名之為值。目睹稱見。此皆難也。諸佛經道,難得聞等,明法難聞。於中先明經教難聞。手得經卷名為得。耳聽曰聞。亦可領誦名之為得。耳餐(餐,採取也。)稱聞。此等皆難。」

十二、《法華文句四》曰︰「聞名為知,見形為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

十三、《圓覺經大疏十五》曰︰「善能知真識妄,知病識藥,名善知識。」

十四、《安樂集》依《法句經》曰︰「佛言,善知識者,能說深法。謂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是為善知識。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識者,是汝眼目,能見一切善惡道故;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運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識者,是汝韁繩,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也。」該經復云︰「一切眾生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親近善知識,請問法要。」

十五、《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曰︰「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以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十六、《圓覺經》云︰「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十七、《圓覺大疏》曰︰「善達覺性,不因修生。決擇無疑,名正知見。」

十八《大疏》曰︰「言心不住相者,離凡夫煩惱境界,若有少法當情,皆名住相。乃至菩提涅槃,尚不取著,何況世間夢幻境界。故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得無住心,即契圓覺。」

十九、《稱讚大乘經》云︰「寧在地獄經百千劫,終不發二乘之心。」

二十、《大疏》云︰「壞見之人,雖不壞行,不堪與眾生為其道眼。雖壞行,而不破見,是則人天真勝福田。」

二一、《大論》曰︰「於諸師尊,如世尊想。若有能開釋深義,解散疑結,則盡心敬之,不念餘惡。如弊囊盛寶,不得以囊惡故,不取其寶。又如夜行險道,弊人執炬,不得以人惡故,不取其照。菩薩亦復如是。於師得智慧光明,不計其惡。」

二二、《稱讚大乘經》云︰「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二三、《大疏》曰︰「但令善事明師,明師必自臨時指示。亦同善財於文殊處發菩提心已,問菩薩行。文殊亦不具說。但令親近善友,遂指德雲比丘,展轉令往矣。」復云︰「故《法句經》以二十一喻,喻善知識,謂父母、眼目、腳足、梯橙(橙同凳)、飲食、寶衣、橋樑、財寶、日月、身命等」。後結云︰「善知識者,有如是無量功德,是故教汝等親近。」

二四、《圓覺經普覺品》普勸曰︰「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事善友,事善知識。」

二五、《淨影疏》曰︰「餘義餘經,處處宣說。開顯淨土,教人往生,獨此一經,為是甚難。」

二六、《會疏》曰︰「若聞斯經者,知識聞薰也。信樂受持者,往生正因。謂信樂本願,受持名號,此法超異諸教故;得益超出諸善故;眾機通入報土故(種種根機悉生報土);一生成辦故。必依多劫宿善,超過諸難之事。故云難中等。」

二七、《法華經方便品》云︰「是諸世尊等,皆說一乘法。化無量眾生,令入於佛道。」

二八、《金剛經》曰︰「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是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二九、靈峰《破空論》釋曰︰「此即信修大果也。設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設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

三十、《金剛經》云︰「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

【書籍目錄】
第1頁:壹、前言 第2頁:貳、概要
第3頁:法會聖眾第一 第4頁:德遵普賢第二
第5頁:大教緣起第三 第6頁:法藏因地第四
第7頁:至心精進第五 第8頁:發大誓願第六
第9頁:必成正覺第七 第10頁:積功累德第八
第11頁:圓滿成就第九 第12頁:皆願作佛第十
第13頁:國界嚴淨第十一 第14頁:光明遍照第十二
第15頁:壽眾無量第十三 第16頁:寶樹遍國第十四
第17頁:菩提道場第十五 第18頁:堂舍樓觀第十六
第19頁:泉池功德第十七 第20頁:超世希有第十八
第21頁:受用具足第十九 第22頁:德風華雨第二十
第23頁: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第24頁: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第25頁: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第26頁: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第27頁: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第28頁: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第29頁:歌嘆佛德第二十七 第30頁: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第31頁:願力宏深第二十九 第32頁:菩薩修持第三十
第33頁: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第34頁: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第35頁: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第36頁: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第37頁: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第38頁: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第39頁: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第40頁: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第41頁: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第42頁:邊地疑城第四十
第43頁: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第44頁: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第45頁: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第46頁: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第47頁: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第48頁: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第49頁: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第50頁: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