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100 聖嚴法師著
			疏導人心
			
				
				| [日期:2010-07-24] |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 
                 | 
				
                
			
			
		
			   疏導人心
  
  諸法如芭蕉,一切從心生;若知法無實,是心亦復空。──大智度論卷八.釋初品中放光第十四之餘
  
  這個偈子用芭蕉來比喻一切現象,是由心生。其實芭蕉沒有心,可知一切現象並非實有。人人知道人皆有心,如果深入觀察,不僅一切現象的法是虛妄,生出諸法的心也是空的。
  
  芭蕉樹粗看似有幹,細察則不是實心的,是由一片片的葉子層層包捲而成,如果把它一層層的葉片剝掉之後,就什麼也沒有了;食用的洋蔥也有相同情況。「諸
法」的各種現象,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物理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若將諸法透明來看,都是因緣聚散的現象,並無一法有其主體存在。
  
  有些人會說,今日社會的主導者是某幾個人,而社會變成這個樣子,癥結在於某幾個團體,若把他們趕下臺,或把某幾個集團消滅掉,就會天下太平了。其實,
任何現象都是眾緣和合,沒有孤立的事件,也沒有突發的現象,少數人及少數集團之所以能夠興風作浪,也必有讓他們興風作浪的原因,必須標、本兼顧,始能解決
問題。若把一個個現象的成因和助緣拆解之後,裡面就什麼也沒有了。眾生共同的業力促成各種現象,人心的浮動造成環境的不寧;幾天一個風潮,使得人心更加不
安。總是有某些人發展某些觀念,帶動風潮,我們要探究這些觀念是怎麼出來的?是從何處吹來的?怎麼會有那許多人隨著附和跟著跑?一定有其原因!若把各種近
因及遠因加起來,就促成了動亂的社會現象。若能正本清源,解決了這些動亂的原因就不亂了。那就是先從觀念的疏導做起,先從人心的盲點及偏誤點的糾正做起。
  
  所以,一切現象如芭蕉樹,看起來是圍繞著某一個中心點產生,但那個中心,就像芭蕉心,虛妄非實。如果知道沒有一個實在不變的東西在那兒,也就不會覺得有什麼嚴重的問題了,因為一切現象都會隨著因緣而變的,不必害怕,只要努力,不必失望,動亂的現象不會永遠在那兒的。
  
  改變環境當然重要,改變人心的偏差,更加重要,人心能帶動環境,環境又能影響人心。知道人心非實,人的想法會變,知道環境隨人心而變好變壞,因此疏導
人心,要比改造環境更重要。如果你於一時間無法改變環境,至少自己的心不要去接受環境的影響,環境再壞,你既無從逃避,就面對它,而告訴自己,心是空的,
環境亦非實有,正如西哲所說,面臨黑夜時,知道黎明已不遠了。
			
			
			
	
		| 【書籍目錄】  | 
	
		| 
					第1頁:自序
				 | 
					第2頁:朱序
				 | 
	
		| 
					第3頁:智者多聞
				 | 
					第4頁:三無漏學
				 | 
	
		| 
					第5頁:智慧之眼
				 | 
					第6頁:面對現實
				 | 
	
		| 
					第7頁:現在主義
				 | 
					第8頁:求學要訣
				 | 
	
		| 
					第9頁:不如無知
				 | 
					第10頁:戰勝自己
				 | 
	
		| 
					第11頁:用佛智慧
				 | 
					第12頁:提起放下
				 | 
	
		| 
					第13頁:知識智慧
				 | 
					第14頁:如法實踐
				 | 
	
		| 
					第15頁:劍及履及
				 | 
					第16頁:禪的力量
				 | 
	
		| 
					第17頁:禪能離欲
				 | 
					第18頁:攝心入定
				 | 
	
		| 
					第19頁:事實如此
				 | 
					第20頁:無私無我
				 | 
	
		| 
					第21頁:不用議論
				 | 
					第22頁:智慧無痕
				 | 
	
		| 
					第23頁:原來如此
				 | 
					第24頁:沒有異端
				 | 
	
		| 
					第25頁:不喜不憂
				 | 
					第26頁:最高智慧
				 | 
	
		| 
					第27頁:永不疲倦
				 | 
					第28頁:七佛通誡
				 | 
	
		| 
					第29頁:知不如行
				 | 
					第30頁:有大方向
				 | 
	
		| 
					第31頁:步步成功
				 | 
					第32頁:真人無垢
				 | 
	
		| 
					第33頁:轉苦為樂
				 | 
					第34頁:念念成功
				 | 
	
		| 
					第35頁:緣起成佛
				 | 
					第36頁:差別平等
				 | 
	
		| 
					第37頁:超越兩邊
				 | 
					第38頁:第一義諦
				 | 
	
		| 
					第39頁:種福有福
				 | 
					第40頁:平等不二
				 | 
	
		| 
					第41頁:脫離魔網
				 | 
					第42頁:生活規範
				 | 
	
		| 
					第43頁:瞋為毒根
				 | 
					第44頁:不留痕跡
				 | 
	
		| 
					第45頁:欲海回頭
				 | 
					第46頁:懺悔安樂
				 | 
	
		| 
					第47頁:精勤無難
				 | 
					第48頁:心中佛國
				 | 
	
		| 
					第49頁:似有實無
				 | 
					第50頁:眾生成佛
				 | 
	
		| 
					第51頁:開啟智慧
				 | 
					第52頁:安眾和眾
				 | 
	
		| 
					第53頁:佛在眼前
				 | 
					第54頁:信心基礎
				 | 
	
		| 
					第55頁:真知灼見
				 | 
					第56頁:菩薩的心
				 | 
	
		| 
					第57頁:滿月清涼
				 | 
					第58頁:小道放蕩
				 | 
	
		| 
					第59頁:不愛不憂
				 | 
					第60頁:身心言行
				 | 
	
		| 
					第61頁:勿出惡言
				 | 
					第62頁:語言藝術
				 | 
	
		| 
					第63頁:善言淑世
				 | 
					第64頁:貪為苦本
				 | 
	
		| 
					第65頁:有子有財
				 | 
					第66頁:學習觀音
				 | 
	
		| 
					第67頁:做人原則
				 | 
					第68頁:目不邪視
				 | 
	
		| 
					第69頁:蓮華功德
				 | 
					第70頁:做人本分
				 | 
	
		| 
					第71頁:勇猛向前
				 | 
					第72頁:不計功德
				 | 
	
		| 
					第73頁:發菩提心
				 | 
					第74頁:假戲真演
				 | 
	
		| 
					第75頁:善財四德
				 | 
					第76頁:生命有限
				 | 
	
		| 
					第77頁:恭喜發財
				 | 
					第78頁:珍重人生
				 | 
	
		| 
					第79頁:不死之藥
				 | 
					第80頁:制意調心
				 | 
	
		| 
					第81頁:大能容小
				 | 
					第82頁:解脫自在
				 | 
	
		| 
					第83頁:火宅清涼
				 | 
					第84頁:不落兩端
				 | 
	
		| 
					第85頁:因緣是空
				 | 
					第86頁:疏導人心
				 | 
	
		| 
					第87頁:欲望得失
				 | 
					第88頁:時間無限
				 | 
	
		| 
					第89頁:處處如來
				 | 
					第90頁:宇宙真理
				 | 
	
		| 
					第91頁:生命奧祕
				 | 
					第92頁:心的畫家
				 | 
	
		| 
					第93頁:即心即佛
				 | 
					第94頁:不即不離
				 | 
	
		| 
					第95頁:救人救心
				 | 
					第96頁:心不在焉
				 | 
	
		| 
					第97頁:要走正路
				 | 
					第98頁:風遊虛空
				 | 
	
		| 
					第99頁:自投火焰
				 | 
					第100頁:菩薩的夢
				 | 
	
		| 
					第101頁:水中電光
				 | 
					第102頁:自我圓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