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牙問:「學人拿著把鋒利的莫邪劍來割老師的頭時,你怎麼辦?」
其師德山引頸近前,說聲:「(口+力)!」(用力之聲)
龍牙說:「老師的頭掉了。」
德山呵呵大笑。
後來龍牙又向洞山說起此事,洞山問:「德山當時說些什麼?」
洞山說:「不要說他沒說什麼,你且把德山掉下來的頭拿給我看看。」
龍牙這才省悟:淵默之中有雷聲。
類似的公案尚有兩則。
投子問鹽平僧云:「黃巢過後,收得劍麼?」
僧以手指地。
投子說:「三十年騎馬,今天卻被驢子踢了一腳。」
那僧以手指地,也不妨是個行家,既不說撿得,也不說沒撿到,投子的問話便失去了意義。本來想挫敗來僧的投子,自己反而遭到了失敗。
另一則公案是岩頭與僧人的問答。
岩頭問僧:「你從哪裡來?」
僧云:「長安來。」
岩頭問:「黃巢的部隊經過那裡後,你還撿到過劍麼?」
僧答:「撿到過。」
岩頭引頸近前說:「(口+力)*!」
僧云:「老師的頭掉了!」
岩頭呵呵大笑。
僧後來到雪峰,向雪峰提起這事,雪峰打他三十棒,趕了出去。
禪宗主張頓悟,認為前念迷就是無明,後念迷就是佛性,雖有「迷悟」的不同,而佛性是無增減的。龍牙拿不出德山落的頭,表明妄想只是一念之迷,沒有實在的東西。真正的大悟,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
大凡僧人雲遊天下,參禪悟道,也須具有慧眼才行。這個與岩頭應答的僧人也太遲鈍了些。岩頭在自己頭落後大笑,笑中藏有殺機,如果此處覷明,即可橫行天下,無人可以抵擋。奈這僧在岩頭處已經遭敗,卻還不知,向雪峰提起。雪峰一聽便知這僧還蒙在鼓裡,也不與他說破,只打三十棒趕出去,教他自證自悟去。如果不親證親悟,縱使口頭快利,畢竟透不過生死關。
雪竇頌云:
黃巢過後曾收劍,大笑還應作者知。
三十山藤且輕恕,得便宜是落便宜。
僧云黃巢過後撿得劍,岩頭大笑,只有雪峰這樣的行家才知其深意。打了三十藤杖還是輕了些,對這樣的糊塗蟲,應該朝打三千,暮打八百才能讓他醒過來。那僧得了便宜,吃了這頓棒,是因為他曾經落了個便宜、斬下了岩頭的「頭」的緣故。
當然,他斬岩頭,沒落便宜;吃了這頓棒,也末得便宜。如果能真正得便直,就當於棒下頓悟自己的迷失。而一旦徹悟,他就會明白,自己其實未曾失去什麼,也同樣未曾得到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