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思(五一五~五七七年)是南北朝時的僧人,十五歲出家,專誦《法華經》,被奉為天台宗的三祖。據傳,慧思學通《法華經》是完全靠自己的虔誠,致使菩薩感動的結果。
慧思還是少年的時候,有一天做了一個怪夢,夢見有一道場,裡面許多人正在讀《法華經》,又夢見一位梵僧特意來請,邀他入會。
慧思一覺悠悠醒來,回想夢中所見,不禁心中極為暢快,有說不出的舒服。他於是向鄰居借來一部《法華經》,趁著沒人的時候溜到山上,在墳墓遍地的荒野仔細閱誼起來。佛教經典向以艱澀難讀著稱,慧思一位少年,又無名師指點,註起《法華經》來自然艱難萬分。他將經文從頭至尾閱讀完華,卻是不知所云,一無所獲,禁不住悲上心頭,放聲大哭不止。他哭啊哭啊,直哭得兩眼矇攏,視物不清,周圍的墳塋似乎冒出無數的惡鬼,欲向他撲來。慧思心中害怕,不敢再停留此地,便急忙擦乾眼睛,跑回了家中。
然而,夢中所見的景象仍然強烈地吸引著慧思,為了學習《法華經》,他又找到一處村鎮遺址,在那裡挖了個小穴栖身,乾脆不回家了。白天乞食,晚上讀經,發誓一定要弄懂法華不可。可是,經文深奧,他仍然讀不明白。沒辦法,又是日夜哭泣,對著經文不住地禮拜,希望奇蹟發生,經文不讀自解。這樣長期下來,慧思的身體垮了,全身開始浮腫。
正在這時,奇蹟終於發生了。一天夜裡,慧思又做了個怪夢,夢見普賢菩薩乘白象而來,摩其頭頂而去。慧思醒來,發現不但身體已經康復,原來苦思不解的法華經文也忽然貫通,自然而解。慧思大喜過望,對空不住禮拜,感謝普賢菩薩的救助之情。從此之後,慧思更是心無旁騖,專心誦念《法華經》,終於盡解此經,成了研究《法華經》的著名學者。
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個故事不僅是對慧思早年學經過程的記錄,更是對他不惜性命,艱苦求學精神的褒揚。佛教史家以半史實半神話的形式將此故事記錄下來,目的自然是為了激勵後人的向佛問道之心。至於《法華經》,自鳩摩羅什譯梵為漢以來,於中國大地流傳極廣。在南北朝時代,注釋此經的學者多達七十餘人,慧思名列其中,而研究之精微則無人能超乎其上。慧思的學識傳到弟子智顗手中,更是依據此經建立了中國佛教天台宗一派,成為中國文化中的顯學。這自然與慧思早年的艱苦攻讀有莫大的關係,也就難怪後世佛教史家將他早年的學習情況記錄成類似神話的故事傳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