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無量誓願學
信佛亦稱學佛,學佛必須以「信」為基礎,之後要學習信仰的對象,這對象便是佛法僧三寶,而信仰的目的則是要成佛。凡是神教,僅止於信,信之外沒有修學及修行的要求。如果僅信佛而不學佛,便和一般神教無異。
學佛修行要有門可入,也應從門而入。從進門開始到成佛的方法,即是法門。法門有的是一條路進入後,一層次深入一層次,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也有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即無量法門,這無量無數門徑,門門都是通往涅槃城;而在這任何一法門中,還有層次深入的不同階段。
一、盡未來際皆勤學
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同時用很多法門,乃是因不同的煩惱,用不同的方法對治,即「煩惱無盡誓願斷」;也是因不同根器的眾生,用不同的方法教導,即「眾生無邊誓願度」。
有人會問:「在我們一生中,怎麼可能斷盡煩惱、度盡眾生呢?」我對這類問題的回答是:一生之中度不盡眾生,一生之中也斷不盡煩惱,也不可能在一生之中學完所有的法門,而是要經過無量劫,一生又一生,盡未來際到成佛為止,繼續不斷的學。
所以,很多學佛的人,與人魚雁往返的書信中,會自稱「學人」,意即尚在學習的階段。在小乘佛教中,初果、二果、三果都稱學人,是「有學地」;到阿羅漢,所作已辦,生死已了,不受後有,從此出三界,稱為「無學」。大乘佛教的無學,則要到八地以上,稱為「無功用人」;到十地的成佛之際,才稱為真實無學無斷的無上完人。
佛在入涅槃之前曾說自己已說之法,如指甲內的灰塵那麼少,尚未說的法,如大地上所有的土那麼多。即使另外還有如阿難、舍利弗、目犍連等大阿羅漢有大神通、大智慧者,說法無量無數,尚說不盡;因此,佛法是廣大無邊的。
可用語言、文字解說,教導人如何修行,是進入佛門的方便法。方便法可說,但不是真實法,只是假藉語言、文字,解釋和引導學佛者到達成佛的目的地。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前曾表示:說法四十九年,未說一法。這裡所說的「一法」,是指根本佛法,因為根本佛法,是無法可說的;但如能依照佛陀教示的方便法修行,即可體驗那不可言說的根本佛法。例如不知「月亮」為何物的人,我們用手指天上的月,對方即可順著手指,看到月亮,手指便是方便法。
二、辨別正法與邪法
法有正法和邪法,如何辨別正、邪呢?兩者間其實是有很明顯的區別,凡是以利誘、威脅、恐嚇和個人崇拜等控制的手段,促使人信奉者,便是邪法。譬如某神,號稱具有神祕的法力,很靈驗,可以幫人解決難題,幫人達到希望的目的,信奉他,固然一時間化解了眼前的困難,但是從此以後,也失去自己,雖受他保護,也等於被他控制;或要你起誓,如不按其訓示行事,便會採取一些報復手段,使人不堪其擾,這些都是邪法。
再者,凡是違背因果、不明因緣,一定不是正法。有的宗教說只要信,就能得到什麼,其實憑空想得到利益,是和因果相違背的。當然也有可能信了某神之後,藉神的力量,在其羽翼下,暫時受保護,但也不可能永遠庇護,因為包庇是違背因果的。
在佛教也有許願,但願心或願力是指向未來,過去的果報、業力,還是要承受。發善心或善願,能減輕或改善目前的果報,但是不能完全抵銷過去的業。許多大修行者,如密勒日巴尊者、虛雲老和尚等,在修行期間仍然承受很大的苦果報。
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最後一生,仍有腹痛、背痛、頭疼及被提婆達多傷足的果報,佛陀在世時的幾位大阿羅漢,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仍有被鹿杖外道擊斃的果報,佛陀時代的大修行者尚且如此,則我們祈求不受果報,怎麼可能呢?
三、無漏正法是目標
正法又分有漏法和無漏法。有漏法是世間善法,持五戒十善,求人天福報。世間善法的標準,第一要有信仰,第二要有責任感,第三要努力。我們每個人都兼具數種身分,既是父母也是兒女,既是丈夫(妻子)也是父(母),既是學生也是老師,面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分和立場,也有不同的責任,要盡責也要努力精進,當學則須學,學以致用,這也是「法門無量誓願學」。
但是有漏法是世間法,修人天善法得人天果報,果報享盡,善因便消失。譬如裝滿水的水缸有了破洞,大洞大漏,小洞小漏,水終將流失。
無漏,是種福不求福,行善不求報,布施出去的任何財物、智慧、體力,不但不求還報,即使連布施的念頭也要沒有,此即無相布施。世尊說法,無一法可說,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可度,真正的佛法是無相,無相即是無漏的正法。
佛教的修行是以有漏的正法為基礎,以無漏的正法為目標,用禪的方法達到目標。正確的禪法是無漏正法,是根本法,唯有開悟的人才能體驗到無漏正法。對於未開悟的人,禪宗祖師教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把煩惱放下,守住正念,吃飯時,心在吃飯;挑水時,心在挑水;睡覺時,不胡思亂想,心也在睡覺;如此常將身心守護住。然後教以參禪的方法,漸漸產生疑團,吃飯不知吃飯,睡覺不知睡覺,再進一步,破了疑團,則達見性的境界,便是無漏正法的實現、體驗。
從修持有漏正法到體驗無漏正法時,雖然見相無相,仍要精進,否則是斷見頑空的外道。很多人認為既然體驗到無相,視一切皆空,何必再從事任何工作呢?這樣的觀念是很偏頗且危險的;也有人未證得無相法,只是自私、懶惰,不肯工作,這樣的行為有如住在黑山鬼窟中,不能見自己本性。
所謂無相,是心中仍有我、人、事、物,但是心不執著。《心經》云:「無智亦無得」,不認為自己是有大智慧、大福德、大能力的人,仍然努力不懈度眾生而心不牽掛,順應眾生的因緣,做一切自己應做的事。莊子云:「生也有涯,學也無涯。」即使是世間的學問,在有生之年尚無法學盡,何況佛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