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rss訂閱 手機訪問 
唯識緣起
四聖諦講記 聖嚴法師著
釋迦牟尼佛成道後的第一個夏天,在鹿野苑為五位比丘弟子所講的佛法,就是四聖諦。

四聖諦即苦、集、滅、道,是佛陀體悟的生命實相,證得的解脫之道。無常為苦的根源,要想離苦,必定要斷絕受苦的原因,要斷除受苦的原因,就必須修行滅苦之道。這是四種真實的道理,因此稱之為四聖諦。
日期:07/24/2010 15:19:25 作者:聖嚴法師著 點擊:46167
佛陀的啟示 顧法嚴居士譯

佛陀,姓喬答摩,名悉達多,西元前六世紀頃生於北印度。父親淨飯王,是釋迦國(今尼泊爾境內)的君主。母后叫做摩耶夫人。根據當時的習俗,佛在很年輕——才十六歲的時候,就和美麗而忠誠的年輕公主耶輸陀羅結了婚。

青年的太子,在皇宮裡享受著隨心所欲的豪奢生活。可是,突然之間,他見到人生的真相和人類的痛苦,就下定決心要找出一個方法,來解決這遍及世間的苦惱。‧‧‧

日期:07/22/2010 14:32:33 作者:顧法嚴居士譯 點擊:31664
探索識界 -- 八識規矩頌講記 聖嚴法師著
有佛教心理學之稱的「唯識學」,比西方心理學發展更早,精確無比的解析,層次綿密的歸納,令人嘆為觀止。從最源頭的「識」逐步剖析,一探人類深邃的心靈運作祕密,帶領我們發現真正的生命主宰!

強調個人特質,處處抬出自我意識的現代人,是否真的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除了可感知的眼、耳、鼻、舌、身之外,真正主宰我們的是什麼?讓我們生生死死輪迴流轉不已的,又是什麼?是我們的「識」!《八識規矩頌》是唐三藏玄奘大師一部偉大的論著,內容討論八個識與一百個法的關係。認識「識」的作用,可以讓我們面對各種現象、境界時,看清自己的起心動念、喜怒哀樂,既不會樂昏了頭,也不會悲傷過度,尤其在逆境當前時,更不會被困難挫折打倒,反而能借境鍊心,隨時隨地充滿生機!
日期:07/20/2010 08:13:53 作者:聖嚴法師著 點擊:79316
無漏行─到達生命圓滿的「八正道」 耕雲先生講述

無漏行就像今日企業界所推行的無缺點計畫;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我們不該再容許自己有任何缺點;再加重一點說,就是不允許我們的安祥心態出現斷層,這就是真無漏。

因為煩惱與錯誤同在,毀滅與罪惡同步,修行而不肯把錯誤徹底揚棄,就無法斷除煩惱;心裏常被煩惱侵擾,試問又如何能擁有並保持安祥?‧‧‧

日期:07/17/2010 16:24:41 作者:耕雲先生講述 點擊:29737
十二因緣 淨空法師主講

疏鈔演義云:緣覺攝者。緣覺觀十二因緣而得開悟。

雖十二支。而束之不出四諦。雖有利生之心。而亦未廣。故攝聲聞中也。‧‧

日期:07/17/2010 15:41:06 作者:淨空法師主講 點擊:6776
八苦 斌宗法師講述
八苦包括: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憂悲惱苦
怨憎會苦
恩愛別離苦
所欲不得苦
日期:07/17/2010 14:58:54 作者:斌宗法師講述 點擊:5289
  • 3/3
  • «
  • 1
  • 2
  • 3
網站搜索
搜索:
標題內容作者  
內容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