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rss訂閱 手機訪問 
楞嚴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句 蕅益大師著
性相二宗。猶波之與水。從來不可分隔。而其流弊也。甚至分河飲水。此豈文殊彌勒之過。亦豈馬鳴護法之旨哉。謂真如受熏。譬如劫火洞然。虛空安得獨冷。謂真如不受熏。譬如劫火洞然時。虛空何嘗爛壞。故知得其語脈者。合則雙美。失其宗趣者。離則兩傷。觀大佛頂經第四卷云。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只此一言。兩疑冰釋。善夫智者大師有言。偏執法性生一切法。何異自生。偏執梨耶生一切法。何異他生。例而推之。
日期:08/28/2010 19:45:57 作者:蕅益大師著 點擊:92593
大佛頂首楞嚴經研究 太虛大師講述
佛應時機說法,法法皆為第一。後時說經者依遵之,往往持講一經,即崇其持講之經為獨尊無侶。夫隆重之以專其信,洵亦法王殊勝方便;無如揚於此者、不免有抑於彼,學者執之,差違隨起。大藏經論、多束之高閣者,講師之抱一擯餘,蓋未始非一種原因也。雖一一法皆為法界,亦一一法各住法位,故茲不將本經為佛法或一切法中絕對最高之法;但取為佛藏種種經論中占有一相對位置者以研究之。
日期:08/28/2010 19:34:27 作者:太虛大師講述 點擊:49382
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 太虛大師著
問曰:本經自度震旦,說之者已無慮百師,今造攝論意何所為?且了義教有多經論,曷不擇之大藏,開所未開,乃獨取義已大明之本經,增枝業之辭乎?答曰:略有六意造此攝論:嘗攷諸師說本經者,多列文逐句以疏解(諸解皆是),或斷章取義以發明(若中峰或問、雲棲摸象等),今欲用懸判簡要之辭,攝全經周圓之義,令但聞略說者總持無遺,一也。
日期:08/28/2010 16:49:34 作者:太虛大師著 點擊:26079
楞嚴大意 太虛大師講述
『楞嚴』是經名,今由楞嚴寺發起講經,故講楞嚴大意。本人初出家時,讀誦楞嚴經,頗有啟發。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民九、在湖北演講,編成楞嚴研究。楞嚴經對於本人自身修學上,亦有因緣。故今講大意,殊覺深切有味。
日期:08/28/2010 16:43:13 作者:太虛大師講述 點擊:21712
楞嚴經通議 憨山大師著
題曰通議,蓋取春秋經世先王之法,議而不辯之意,所謂議其條貫而通其大綱,是於向上一路實以為贅,其於初機之士,可以飲海一滴而吞百川之味也!或曰:佛不思議法可得而議之耶?曰:不然!法本離言,而堅執邪見者非言不破,佛說優波提舍名為論議,以折邪慢之幢。
日期:08/28/2010 16:27:38 作者:憨山大師著 點擊:64835
楞嚴經懸鏡 憨山大師著
慨夫文詞簡奧、義理幽深,雖諸家註疏精暢發明,而學者貪程罔知捷徑,致使理觀昧於陳言,修習失於正受;清不揆固陋,志嘗刻意斯文,杜絕見聞,窮歷冰雪,顧智識暗昧非敢妄擬聖心,每於一線通途粗述鄙意潛修之士若攬鏡以照形,願即事安心頓融藏性者矣!
日期:08/28/2010 16:24:18 作者:憨山大師著 點擊:9519
楞嚴義燈(楞嚴經題要釋) 斌宗法師著
綜上所述,則歷代高僧大德,對於『楞嚴經』之批判,確認為佛說的闡明真心常住之真理,誰能有此本領,托於經文,以欺騙天下後世?而且,闡明心性的佛法,就曾被宋朝的理學家所襲取,朱熹先生曾稱的觀心說,實與周秦諸子之思想有懸殊的差別,而與佛教教義闇合,所以『楞嚴』一經,決非唐朝時代的佛教徒竊取先秦思想之所為,是很明顯的。
日期:08/28/2010 16:15:35 作者:斌宗法師著 點擊:23209
楞嚴經七處破妄十番顯見 文珠法師講述
楞嚴經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經典,佛滅度後,弟子們結集成經,弘傳於印度,竟因年久失傳,唯獨龍宮藏有此經。後來,有一位龍勝菩薩,到龍宮說法,發現此經,文義俱妙,細讀之下,嘆為希有,默誦於心;離開龍宮後,錄呈國王,王視為國寶,藏於國庫,不准流傳他國。
日期:08/28/2010 14:11:33 作者:文珠法師講述 點擊:45548
  • 2/4
  • «
  • 1
  • 2
  • 3
  • 4
  • »
網站搜索
搜索:
標題內容作者  
內容分類